引言

刘基,字号“伯温”,以文士的身份获封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伯爵,世袭罔替。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一向以神机妙算的“神算子”形象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温的雕像)

在朱元璋扫灭元朝,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李善长调度后方,足兵足食,可谓是朱元璋的“萧何”;徐达用兵势若雷霆,变幻莫测,攻破元大都,灭掉元朝,在明朝开国将领中的地位有若“韩信”一般。

刘伯温则作为朱元璋最为看重的谋士,总在关键的时候辅佐朱元璋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在明朝时期,就已经被时人看作是朱元璋的“张良”。明朝建立后,又辅佐朱元璋修订《大明律》,提出“卫所”制度,可谓是明朝国策和制度创建的实际参与者。

但是,刘伯温的死因及其父子三人的下场,却为这位著名的大明开国功臣的一生蒙上了一层凄惨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迹:刘伯温之墓)

一、刘伯温惨遭毒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任太史令。但是,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暗中汹涌的波动却在逐渐酝酿。

李善长为功臣第一人,担任丞相。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掌管谏台。然而,自宋代以来形成的传统,使得御史台谏不再是君王的“镜子”,而是君王钳制宰相,乃至朝堂高官的利刃。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张良”,在明初的朝堂架构中,被朱元璋直接放到了李善长的对立面,以至于大明王朝的“萧何”与“张良”在开国之时,就互相“卯上了劲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朱元璋》中李善长与刘伯温)

刘伯温作为元代的进士,见过元代混乱的朝纲,和宽松充满漏洞的律法。因此,刘伯温本人极度崇尚严明的刑律,加上刘伯温自述“嫉恶如仇”的性格,使得自身树敌众多。

或许是朱元璋欣赏刘伯温的性格,加上刘伯温聪慧而敏锐的头脑,和对局势的洞察力,使得刘伯温得以长久地坐稳御史台这个得罪人的位子。

但是,聪慧如刘伯温也难免百密一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李善长告老归乡,推荐了汪广洋和胡惟庸两人。朱元璋将这二人分别任命为左右丞相,将原来李善长所任的“公相”一分为二。

此前,朱元璋曾就丞相人选与刘伯温商议。刘伯温不但指出了汪广洋、杨宪没有丞相的器量,也指出胡惟庸的才能,不能够胜任丞相之职。

然而,这一次刘伯温的建议并没有被朱元璋采纳。果然,在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前,已经担任中书左丞杨宪被诛杀。

而朱元璋也没想到,这一次奏对会在数百年后,让他背上毒杀功臣的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朱元璋》刘伯温与朱元璋)

不久,刘伯温病笃,左丞相胡惟庸奉朱元璋之命派遣御医探望,并送上汤药。随后,刘伯温发现御医所送的药方让他的病情更加沉重。

但是,此时的刘伯温还没有探明朱元璋的心思,所以仅仅只是进宫委婉地说明了此事。不久刘伯温病故,御史台风闻传说刘伯温是被“毒杀身亡”

数年后,御史中丞涂节先后上奏,胡惟庸谋反;汪广洋隐匿不察、包庇杨宪。朱元璋大怒,将胡惟庸夷族,汪广洋发配海南。后来,朱元璋又追加诏书斥责汪广洋无能误国,使得汪广洋在发配途中自尽而死。

胡惟庸谋逆案的曝光,让刘伯温病故的后续被再度放大,连朱元璋也被后人脑补——是否故意借胡惟庸之手,出掉刘伯温。但是,在刘伯温死后五年胡惟庸、汪广洋才被弹劾罢免、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朱元璋》刘伯温与胡惟庸)

刘伯温被“毒杀”之后,胡惟庸“借题施恶”,汪广洋“曲意相隐”,导致刘伯温的长子——刘琏也因此身故。

后来,朱元璋不但夷灭和胡惟庸全族,还废除了丞相之职。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则刘琏的儿子刘畾继承,准许“诚意伯”的爵位在刘基子孙中“世袭罔替”。

而刘伯温的次子刘璟被提拔为“閤门使”,顾问奏对,纠察百官。朱元璋给予别刘璟像刘伯温一样的器重和期许,殊不料世事风云变幻,刘伯温的两子如同他一般,都在大明朝堂的舞台中落得凄惨下场。

二、刘璟之死的缘由

在刘伯温病故后,朱元璋对他十分怀念。所以,对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都抱有极大的期许。

在听闻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身故时,朱元璋十分悲痛,亲自写文,派使者到刘琏上任的地方凭吊。朱元璋对刘琏的考评极佳,认为刘琏像其父刘伯温一般廉洁有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温长子刘琏的画像)

而作为刘伯温次子的刘璟,其实远比他大哥更像刘伯温。

如果说刘琏继承了刘伯温才具和能力,那么刘璟则是继承了刘伯温对兵法和战局的敏锐天赋。与他大哥刘琏在史书上留下“能吏”的形象相比,刘璟在史书中的形象更是一个“执拗”的刘伯温。

与之不同的是,刘伯温经历王朝兴替,远比刘璟更为通达。

朱元璋爱惜刘璟的才能,便将他带入偏殿,像家人一样对待。而在刘伯温言传身教之下的刘璟,不但通读经传和史书,还研修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璟)

刘伯温嫉恶如仇的性格,使得刘璟的性格恰如刘基一样刚直不阿。每每指出朝臣奏对的纰漏之处,为朱元璋察遗补缺。甚至对时任藩王的朱棣同样不假辞色。

据《明史》记载,由于刘璟每年都被朱元璋召进宫和诸皇子一起玩,当时还是藩王的朱棣在与刘璟下棋,朱棣问刘璟:“难道你就不能让几步吗?”刘璟正色回答:“该让的自认会让,不该让的一步也不能退让!”

世事如棋,在朱元璋崩逝后,朱棣起兵“靖难”,这对曾经在棋盘上对弈的对手,最终在战场上再度相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温次子刘璟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