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5这一年的大年初三,大明皇宫里呜咽一片:36岁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死得太突然!

半个月之前,明宣宗朱瞻基还是个身强体健,活蹦乱跳的年轻人。

然而,就在腊月二十一这天,朱瞻基突然就病倒了。

生的什么病?太医们也说不清楚。

病来如山倒,到了大年初一那天,朱瞻基就已经无法上朝了。

他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就将大臣们召集于文华殿交代后事,并立9岁的皇子朱祁镇为太子。

交代完后事的第三天,朱瞻基留下遗诏,撒手人寰。

朱瞻基堪称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好皇帝。

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15岁便远征漠北,登基后平定内乱,执政期间,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他却在35岁的黄金年龄暴病而亡,留下幼子寡母和无尽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朱瞻基的死因,后世好奇了600年,也讨论了600年……

给力的“好圣孙”。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初九的深夜,朱瞻基这位帝王家的嫡长子出生了。

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朱棣做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梦。

当时朱棣还是燕王,他梦见他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在古代,“大圭”是皇帝手里所执的玉质手板,象征着权力。

朱棣正美滋滋地做着梦,忽然有人来报喜:“生了!是个男孩儿!”

美梦被人惊扰,朱棣本来还想发火,听闻是孙子出生,他如梦初醒,他联想到了刚来那个美梦,便立刻急匆匆跑去看小孙子。

襁褓中的朱瞻基眉宇间英气十足,朱棣越看孙儿,越觉得像自己。这不就是梦里边那个“传世之孙”嘛!

他朱棣望着宝贝孙子,喃喃自语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棣的这个梦以及大孙子的出生,冥冥中给了他一个信念。

而这个信念,也刺激他后来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的龙椅,自己坐了上去,是为明成祖。

朱棣登基后不久,朝廷就开始商议立储之事。

关于太子的人选,朱棣有点儿举棋不定。

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喜欢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们常在朱棣面前称赞他的功劳,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棣的内心里也偏向于朱高煦,但很快,解缙为首的一帮大臣便切断了朱棣的想法。

解缙对朱棣谏言道:

“首先,朱高炽仁孝,又是太祖所立,不能轻易废除;再者,自古都是立嫡立长,这个原则不能变;最后,朱高煦虽然功劳大,但经常干一些非法乱纪的事情,其品行不足以成为太子。”

朱棣一听,心中又开始纠结。虽说自己偏爱老二,但他确实违法乱纪,没有天子贤德。老大朱高炽虽谦和仁孝,但他体弱多病,身体虚胖,还是个瘸子。

就在朱棣愁眉不展的时候,解缙又对他说:“好圣孙朱瞻基不是您最喜欢的孙子吗,若立朱高炽为太子,可保大明三世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一想:也对!既然儿子指望不上,那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吧!我老爹朱元璋不也是这样干的嘛!

于是,永乐二年,朱棣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13岁的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

为了培养朱瞻基这个“好圣孙”,朱棣可谓是费尽心思。他给宝贝大孙子安排了文化、武术、军事、治国、书法、美术各方面的老师,聪颖好学的朱瞻基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才。

除了文化课程的培养,朱棣一有机会就带着孙子出去实践。

永乐七年,10岁的朱瞻基第一次跟着皇祖父巡游北京,朱棣带他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蒙古,又将留守北京的大任指派给了朱瞻基。

永乐九年,也就是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那一年,无论是巡幸北京还是征讨蒙古,朱棣都带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乐十二年,朱瞻基15岁,他跟随祖父朱棣二征漠北。不料遭到瓦剌骑兵围攻,幸好朱棣及时派兵来救援才得以脱险。

朱棣还命胡广等人到漠北军中,为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

可以说,朱棣就是按未来皇帝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朱瞻基的。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他的儿子朱瞻基成为皇太子。

朱高炽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病逝了,于是25岁的朱瞻基接过重任,成了大明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的二叔,也就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于是,朱高煦在侄子朱瞻基登基的第二年,他也效仿父亲朱棣,起兵谋反。

面对朱高煦叛军大张旗鼓的来势汹汹,朱瞻基丝毫不慌,他御驾亲征,

轻轻松松地就把二叔摆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底了朱高煦的叛乱之后,大明政局趋于稳定。朱瞻基便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治理国家当中。

明宣宗朱瞻基实行的是安民、爱民的仁政。

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朝政方面,他广开言路,虚怀纳谏。他主张减轻刑罚,重视教化。将律法中过于残忍的刑罚废除,增加了很多劝诫教化犯人的办法。

同时,朱瞻基还大力肃清贪污腐败现象,建立文官统治。

在这一系列举措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以至于后世将朱高炽和朱瞻基的统治时期称作是“仁宣之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朱瞻基在位仅仅10年的功夫,他突然在壮年时期暴病身亡。留下幼子寡母和无数人满心期待的辉煌大明。

朱瞻基病得突然,死得蹊跷。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他的病情死因,在史书上竟然找不到明确记载。

因此,后世人开始种种猜测和推理,想要将这部分的历史空白给填满。

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死因,众说纷纭,有说他是积劳成疾,过劳致死,有说他是遗传病发作,更有荒唐者,说他服食丹药中毒、纵欲致死……

一、服食丹药之说。

虽说求仙炼药是帝王之间心照不宣的追求,但在明宣宗朱瞻基身上,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朱瞻基是个看淡生死的“佛系青年”。

不信,且看《明实录》中记载的朱瞻基的遗诏:

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

这句“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足以说明他对生死的看法。

所以,理性客观的朱瞻基,是不屑于服食丹药的,也就不存在中毒之说了。

二、中毒之说。

关于中毒,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铅中毒,一个是甲醛中毒。

先来说说铅中毒。

熟知朱瞻基的人都知道,朱瞻基毕生有两大爱好:斗蛐蛐、玩香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瞻基在位时,曾特意下旨,命匠人为自己烧制了特殊的蛐蛐罐和香炉。

而那些香炉,便是赫赫有名的宣德炉。

不论是蛐蛐罐,还是宣德炉,却都是含铅的,因为里面有一种原料叫“倭源白水铅”,名字虽花哨,实质上就是铅。

虽说人体摄入过量的铅确实会引起中毒,但致死量是50克。而且,导致人体铅中毒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也就是说,朱瞻基就算是24小时抱着蛐蛐罐和宣德炉把玩,也不会引发铅中毒的,除非他拿蛐蛐罐或者宣德炉泡茶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甲醛中毒的说法,则更是无稽之谈。

有人说,紫禁城建成后不久,朱瞻基就搬进去住,宫殿里有很多甲醛释放,因此才导致中毒。

说这话的,莫非是卖环保涂料和环保木材家具的?

要知道,古代建筑无论是做工还是环保程度,都是现代科技叹为观止、无法企及的高度。

古代的木制建筑材料单一,都是榫卯结构。即便是用胶,也是鱼鳔胶。至于油漆用的漆,是由十几种植物熬制成的一种油状物,都是安全环保的。

甲醛中毒说,纯属是现代人以今论古。

三、纵欲致死说。

这种传言,来自野史记载,说朱瞻基曾服用过有助于那方面的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