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太原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红敏介绍了太原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总体情况、具体实践和探宝太原博物馆之城系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太原市文物局以黄河文化、区域文化为纽带,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将博物馆作为主阵地和突破口,在文旅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文物生态治理和红色基因传承上形成工作矩阵,持之以恒打造经典、智慧、群众、革命四个博物馆,倾力建设“博物馆之城”。

任红敏从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坚持法治思维、立法保障;做好机构建设、人才保障三方面介绍了太原市文物局在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总体情况。

具体实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经典博物馆建设,打造文明传承创新高地。建成开放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传承城市历史,打造文化新地标。太原市博物馆、晋祠博物馆荣升一级博物馆,实现一级博物馆引领博物馆之城建设质的有效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达101座,其中备案博物馆41座、类博物馆60座,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网络矩阵。推出专题展120余项、社教活动2200余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荣获国家、省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7项;省级精品陈列展览8项,省级推介17项。太原市博物馆“何以山西”博物馆主题研学入选全国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线路,“晋阳荣耀”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入选全国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

——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打造文化科创开放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三次走出国门,赴法国、埃及、希腊巡展,通过科技赋能文物,向世界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不断扩大太原、山西的国际影响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从“国保”实物样本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和元素,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文物更“鲜活可触”,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以科技助力文化“云端”开花结果,推出云展览97项、云游景区12个,让文物活态传承。

——加强群众博物馆建设,打造文物活化利用新高地。推动文物走下高台、走近百姓,开放唱经楼、玉堂春等府城古建遗存,建设“小而精”“专而美”的特色专题博物馆,举办展览20余场。深入推进文明守望工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吸引社会资金约1300万元,签订文物认养协议18项。创新国有博物馆与民间藏家合作方式,通过园中园、馆中馆的模式整合资源,让更多掩藏在街道、乡村的文物古建开门迎客、焕发生机,丰富社会精神滋养。

——加强革命博物馆建设,打造红色基因传承高地。申报认定我省革命文物、红色文化遗址名录。深入挖掘全市革命文物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创新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构建红色情景剧展演、红色情景微课堂、红色研学等多元化、多渠道展示体系,举办红色专题展览活动50余场,彰显英雄城市历史和红色记忆。培养高素质红色讲解人才,获“金牌、十佳、优秀”表彰18名。国师纪念馆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追寻红色足迹 点燃理想之光”社会实践研学课程入选全国精品项目。

此外,2024年山西省旅发大会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太原城市影响力,市文物局结合太原藏品资源、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推出了探宝太原博物馆之城系列活动。主要有七个方面:博物馆之城县(市、区)文物局长数数数、博物馆之城百馆馆长邀您探宝太原百馆、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馆百件精品文物、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精品展、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活动、博物馆之城探宝百款文创、博物馆之城太原文物系列讲座。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太原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展示我市各博物馆文化特色,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呈现历史太原文化,凸显“锦绣太原城”文化魅力。

【相关链接】

太原60座类博物馆介绍

任红敏介绍,普光寺博物馆、圆通寺博物馆、校尉营关帝庙博物馆等类博物馆是太原市文物局直属的事业单位管理的群众身边博物馆,充分利用太原市历年保护修缮的文物遗存,展示太原特色文化;太原兵工厂博物馆、太钢厂史展览馆、太原化肥厂厂史馆等展示了太原重工特色;柴泽俊生平事迹展示馆、太原马文蔚生平事迹展示馆、李双良生平事迹展示馆等展示地方名人;太原六味斋非遗博物馆、太原晋香博物馆、陈旭拓迹艺术博物馆等展示太原特色非遗;太原稻田民俗文化博物馆、晋源区博物馆等展示地方民俗文化;清徐马峪葡乡文化博物馆、清徐宝源老醋坊博物馆、清徐紫林醋厂博物馆等展示太原老字号风采;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牺盟会太原市委旧址纪念馆展示太原红色文化;杏花岭窑头村史馆、古交嘉乐泉乡民俗记忆馆、娄烦峰岭底村乡愁记忆馆等展示乡愁记忆;赵梅生美术馆、山西摩诘美术馆、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等展示近现代艺术;山西珐华琉璃、晋剧、孟家井陶瓷艺术、并州方言等博物馆极具太原、山西地域特色。

这些类博物馆,各有主题,各有特色。对于太原市持续建设凸显三晋文化、晋阳文化、晋商文化、工业文化、醋文化等极具太原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具有较大的推动力,有利于不断夯实太原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基础,实现太原博物馆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精品展推荐

太原市文物局博物馆管理科科长张文娟向市民推荐了2个线下展览,1个线上展览。

首先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即将推出的《妙手天成-李夏廷考古绘图展、梁子明考古摄影展》。李夏廷、梁子明两位老师分别是我省考古绘图和考古摄影方面的前辈和专家,两位老师分别用画笔与镜头见证了我省考古事业的发展成就,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考古绘图和考古摄影是考古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们为山西的考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次展览共展出两位先生的87幅作品,涵盖了考古现场、遗存、器物,让我们近距离走进考古,了解考古的故事。此外,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晋阳雄異》以及6月初刚刚举办的《万年永保--隰县瓦窑坡墓地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也很值得一看。

第二个是普光寺博物馆于6月9日推出的《走进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之澄载千秋澄泥砚制作技艺展》。绛州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四大名砚之一,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其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是时间的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该展分“大浪淘沙 澄泥千载”“抟土流光 巧匠卓砚”“三晋骊珠 薪火相传”三部分,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澄泥砚作品,以深入浅出的展陈语言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诠释澄泥砚制作技艺。展览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以加强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推荐的线上展览是晋商博物院的《汇通天下——晋商票号云展览》,大家可以通过晋商博物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线上观展。该展分为三个单元——应运而生、握筹持算、信义为本,线上展出文物包括汇票、印章、账本、银锭、信稿等,分别来自日昇昌、大德通、蔚泰厚等11家票号,生动展示了票号的兴起、发展过程,通过实物加数字互动形式让观众了解票号历史,感受晋商精神。

博物馆之城探宝百项活动推荐

首先推荐的是晋祠博物馆和晋祠园林中心举办的“盛世国风—第五届晋祠国风文化节”,通过侍女情景演绎、互动体验、创意巡游等业态,重现晋祠侍女群像等经典文物场景,配合飞花令诗词对答、非遗表演、音乐演奏等形式,打造多个微演艺剧场,加强观众互动体验。同时举办“当燃要游园”主题国风游园、风雅颂私塾——国风小课堂、国风游艺、话剧表演、非遗市集等活动,增强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认同感。

太山博物馆举办的“太山国潮嘉年华活动”,设置了国潮文化展示区,展示国潮艺术作品、传统手工艺品等。邀请专业表演团队进行国潮歌舞、戏曲、杂技等演出。打造国潮市集,汇聚各类国潮特色文创产品,设置国潮手工制作、汉服体验、传统游戏等互动体验项目。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化专题讲座,深入讲解传统文化内涵。

上述2项活动的相关信息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予以发布,请大家及时关注。除此之外,太原市各博物馆还准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太原市博物馆历史展系列配套活动等,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参与互动,请大家及时关注“太原文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活动信息。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霍绘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