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初,一场“风暴”席卷而来。

自从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被“小兵”们带走后,所有人的心中都仿佛有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被歪风吹断。

时任中央军委副总长杨勇上将,也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地向他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晨时分,一阵乱哄哄的吵闹声打破了风暴前的宁静,“小兵”们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已经冲进了京西宾馆。

杨勇上将被惊醒后迅速警觉了起来,警卫员冲到“小兵”面前迅速堵住人群,趁着混乱杨勇将军搭乘电梯转进了地下通道,而后从后门回到卫戍区。

闹了一段时间后,“小兵”们发现将军已经离开,立刻又冲向了卫戍区。

见到人群冲上来,警卫员们立刻挡在杨勇将军身前,厉声呵斥道:

“我看哪个敢动我们司令员,不怕死的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声吓住了人群,一时间没人敢再冲上来,就在僵持不下时,电话铃声响了,杨勇听了电话后平静地让警卫员放下枪,大步走进了人群之中。

将军落难

杨勇将军是我军将领中有名的“三杨”之一,资历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参加革命以来经历过长征,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可却在革命胜利后被人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更可气的是“小兵”抓走他时,甚至连一条证据都没有。

为了从将军身上找到“证据”,“专案组”把将军困在军区大院里一处孤僻的小楼上,为了防止看守优待他,还特地轮番更换新的士兵。

可即便这样,他们觉得还不够,为了彻底割断杨勇和外界的所有联系,“专家组”经常选在深夜时分,把将军带上一辆严密封闭的汽车,送到新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为了让将军摸索不到路线,还刻意绕着北京城兜了几大圈。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不管“专案组”怎么绞尽脑汁地隔离将军,只要一下车,即便是在黑夜里将军也能立刻辨认出自己的位置,甚至能够准确说出周围的地形、线路、驻防部队番号。

起初“专案组”还不信将军能这么神,结果接连尝试了四五次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专案组”的人感觉受到被戏耍一样,愤怒地质问将军到底是谁告诉他消息的,企图挖掘出将军的帮手。

然而杨勇将军却平静地回答道,自己负责北京地区的战备防御工作,每一条沟、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亲自实地勘察过,这些地形早就牢牢记在了心里,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这一番充满责任感的陈述,顿时令“专案组”哑口无言,毕竟熟记地形是一个将军的基本功。

“专案组”无可奈何,只能继续不停地变换位置,但令他们糟心的是,不管藏到哪里,总能被一些军区干部和战士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专案组”咄咄逼人的态度,战友们既不害怕也不在乎,还是络绎不绝地探访杨勇将军,他们不断地给将军打气,给将军带来外界的新变化。

有的小战士跟随将军多年,怕将军吃不好,也不怕打击报复就提着鸡蛋和挂面往里面送,在场的看守战士也装作没看到,还嘱咐战友不用担心,有自己在谁也别想害将军。

平凡的战士在他危难之时依旧挺身而出,让一向爱兵如子的杨勇将军备受感动,更坚定了他战斗到底的决心。

就这么闹了三年,“专案组”硬是一点确凿的“证据”也没查到,无计可施的他们也只好动用手段,就想着让将军去劳动。

可他们实在太天真了,杨勇虽然是个将军,但并不是个养尊处优的将军,劳动可以说是他除了打仗外最喜闻乐见的工作。

在邯郸工作期间,杨勇将军也不端架子,而是与其他人一样下地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他年纪大了,但干起农活来却非常卖力,他也不告诉别人自己原先的身份,别人问时,他就自称“老杨”。

不过后来还是有些战士打听到了“老杨”的真实身份,大家都特别尊敬老将军,对他非常照顾,坚决不让他干重体力活。

不过到底是年纪大了,将军在此时还是发生了意外。

1971年1月,杨勇将军正在和战士们打篮球时,意外摔倒导致右腿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紧急将他送到了最近的石家庄一家医院,医院的医生诊断后认为,即便做了手术腿脚也会受到影响。

但杨勇觉得自己是一个军人,腿瘸了就不能保卫国家了,便拒绝了手术。

他以“王长树”的名字给自己的妻子写了封信,讲述了自己目前的困难和身体情况。

妻子彬彬接到信后担心得一夜无眠,但她没法自己做点什么,于是只好拿着信找到了周总理

总理了解到情况后,立刻派人将杨勇从石家庄接回了北京,并送进了301医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精心治疗,杨勇将军的腿保住了,此时距离上次在北京已经过去了四年,而他也终于再次见到了妻子和女儿。

多年的坚持终归是值得的,杨勇将军被接回北京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他在部队里的老战友、部下都纷纷前来探望,让他又仿佛回到了战士们中间。

在总理的保护下,由于亲友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杨勇将军的伤恢复得很快。

等到四月的时候,将军的腿就基本已经完全康复,在医院待了一百多天他早就等不及要出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全家福

此时,之前负责调查他的“专案组”虽然已经被撤销,但“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有些当初找他麻烦的人还在伺机而动。

此时的杨勇出院仍然非常危险,因此就有战友建议杨勇暂时先离开北京,养好身体等待时机。

杨勇非常赞同,但此时全国各地都不安全,他也真不知道自己能到哪里去。

这时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正好到北京办事,听说杨勇在医院后就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杨勇将军见到他后顿时就有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杨战友情

我军众将领中杨成武、杨得志、杨勇三人并称“三杨”,其中杨勇和杨得志的关系非常好,有过命的交情。

两人头一次听说对方还是在红军时期,那时杨得志是红1军团长,杨勇是红3军团政委。

虽然两人都听说过对方的威名,但由于战事紧急一直没能见面,直到在1936年的一次军事会议上,两人终于见到了对方。

杨勇将军性格豪爽,见到杨得志后主动上前和对方搭话,结果两人一聊才发现,杨得志的老家在醴陵,杨勇的老家在浏阳,两人居然是半个老乡,细聊之后两人意气相投结成了好兄弟。

由于杨得志年长一些,杨勇将军就按家乡的习惯叫他“老杨哥!”,从此“老杨哥”就成了杨勇对杨得志的专属称号,一喊就是一辈子。

之后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杨勇和杨得志被分到了八路军115师343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属于缩编的关系,本来各自带队的杨勇和杨得志这一回成了搭档,杨得志任686团团长,杨勇任副团长。

随后在平型关战役中杨得志打头,杨勇断尾,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杀得鬼子人仰马翻,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杨勇的战斗风格人如其名,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敢打敢冲,杨得志也是有名的猛将,两人作战总是异常地酣畅淋漓,以至于杨勇特别喜欢和“老杨哥”搭档。

不过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日军开始对我八路军进行疯狂的围剿,为了跳出日本人的包围圈,部队经常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结果有一次在突围时,杨得志率领的一个团在山东东明县被日军包围,由于敌军装备精良兵力庞大,孤立无援的杨得志很快就陷入了绝境。

此时我军实力不足如果前去救援,极有可能连救援部队也搭进去,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杨勇噌地一下站起来,骑上马带着队伍就杀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杨勇的舍命拼杀下,杨得志顺利撕开了包围圈,摆脱了被歼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