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强 黄园)时下,正值苹果套袋的关键期。走在礼县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果农们抢抓农时进行套袋作业,为每一颗幼果穿上“新衣”的忙碌身影。

礼县盐官镇太平山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苹果种植基地内,一棵棵苹果树枝繁叶茂,青绿色幼果错落有致地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其中,腰间挎着自动果袋撑口器,她们手拿果袋、套住果实、扎紧袋口,袋鼓手落间,苹果套袋就已完成。这些纸袋不仅为苹果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外衣”,也为果农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我们合作社种植了400多亩苹果,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给苹果戴套,从六月初到现在套了有十多天了,预计再有二十天左右,套袋就能全面完成。我们雇用的是附近的村民,他们干活十分麻利,每人每天能套四到五千个,一天能拿到三百多块钱。”礼县盐官镇太平山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平说。

套袋作为保证苹果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但能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病虫危害,而且能达到增强果色、提高品质、延长市场供应期的效果。为此,礼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每年都会到果园普及防冻、定果、套袋等科学管园技术,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增加收入。

“套袋主要用于富士苹果,这有利于苹果集中着色,减少病害和虫害对果实的危害,同时避免了农药直接与果品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苹果质量,增加产量。”礼县园艺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王志恒说。

近年来,礼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果农开展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集中化销售,推进苹果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更加优产、优质、高效的苹果产业链。

如今,越来越“红”的礼县苹果已发展为当地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成为礼县的一张“金名片”,小苹果成了果农致富增收的“甜蜜果”。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