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欧盟对所有进口汽车的关税是10%的。不过之前,欧盟的汽车工业还是相当发达的,比如德国等,对外出口汽车较多。

但这这几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出口国了,且很多汽车从中国出口到欧盟去了。

关键是,这些汽车大多是新能源汽车,而在新能源汽车上,欧盟以及全球都不是中国对手,长此以往,只怕欧盟汽车工业都要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前几天,欧盟表示要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BEV)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比亚迪征收17.4%,吉利征收20%,上海征收38.1%,另外还要算上之前的10%,就分别是27.4%、30%、48.1%了。

其它配合调查但未抽样的征收21%,比如零跑、蔚来、特斯拉中国、小鹏等,算下来一共征收31%。其它未配合调查的,则是征收48.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以来,欧盟是害怕中国电动汽车崛起,大量出口到欧盟,冲击本土的汽车产业,于是闭关锁国,保护自己的车企。

不曾想背后还另有隐情,原来是欧盟想偷中国的电动车技术,但中国车企不给,于是欧盟恼羞成怒,对这些车企加征关税

按照媒体的报道,欧盟这次实则是借调查为名,要求中国电动车企,提供包括电池配方等在内的5项核心技术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电池配方,包括化学成分,甚至精准到磷酸亚铁锂,石墨,铜,铝等每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不仅如此,还要求车企提供原材料供应商,五年产能,固定资产清单、客户资料等等,这些商业信息也不放过。

这些都是一家企业最为核心的技术,以及最为核心的信息,车企当然不愿意给了,于是也就有了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加征关税操作,很明显是因为恼羞成怒后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针对这一情况,有些中国车企表示,我们可以对欧盟的车企,加征25%的关税进行对等报复。

事实上对对方的车企加征关税,不一定是最好做法,另外这也只是针对德国,因为德国才是汽车工业大国。

现在我们进口越来越少了,同时也有德国车很多与我们合资,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大量出口汽车,那么打蛇就要打七寸,而不是打蛇的尾巴。

所以要更有具体的针对性,比如对欧盟猪肉和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白兰地针对法国,而猪肉就是针对西班牙、荷兰、法国和丹麦,大排量燃油车是针对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通过组合拳来打对方的七寸,一定要对的对方痛,教会他们做人,他们才不敢搞小动作。

事实上,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真打起来,欧盟损失会更大,所以也并非所有欧盟企业都觉得反补贴税是合理的,比如奔驰、宝马、大众都表达了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