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元璋看到李文忠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位曾经骁勇向他行礼。

李文忠似乎也了解朱元璋的来意,他以一种常人难以察觉的神情看向朱元璋,那眼神中隐藏着不甘和哀求。

舅舅,难道你真的不愿原谅你的外甥吗?

这是45岁的李文忠临死前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李文忠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李文忠是谁呢?他与朱元璋有什么恩怨往来?

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关系匪浅,是朱元璋唯一的外甥,也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在明朝地位显赫,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明初少数离奇死亡的功勋大臣。那么作为朱元璋钦定的徐达接班人,李文忠为何会在45岁就突然暴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的外甥

李文忠是江苏盱眙人,与朱元璋是甥舅之谊。淮南战乱时,李贞带着年幼的李文忠离开家乡,四处避难,从此失去了朱元璋的消息。

多年后,朱元璋异军突起,占据定远、滁洲,声名远扬,李文忠父子穿过重重阻碍,星夜来投,并受到朱元璋的亲切接待。

当时,李文忠初来乍到,并不懂军中规矩。而朱文正、何文辉等人,官位比他高,年龄也比李文忠大,但却对他异常恭谨。

李文忠独自领兵后,就让朱元璋刮目相看,成了他在皖南的“定海神针”。跟随常遇春,李文忠东征西讨,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立下了很多战功,从池州到诸暨,李文忠的功劳仅次于胡大海。

胡大海身死金华后,处州发生兵变,苗将蒋英指使部下诛杀耿再成,浙东危在旦夕。李文忠当机立断,趁夜突袭金华,斩杀蒋英,平定叛乱。而在张士诚举兵来犯时,李文忠又将严州守备得如铁桶一般,水泼不进、针插不入。不仅如此,李文忠还主动出击,多次击溃张士诚,使朱元璋能够安心大胆的对付驻扎在江西的陈友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文忠虽然骁勇善战,却迷恋女色,甚至因为女人差点招惹杀身大祸。

一次,李文忠违反军纪,在私下里与姓韩的娼妓有染。朱元璋知道后,随即派人斩杀韩氏,又诏令李文忠回返应天,接受处置。

在此之前,胡大海的独子胡三舍也因违反军规,被朱元璋处以极刑。因此,感到危急的李文忠惶恐不安,并召集谋士商议对策,叹道:

“我镇守此地,向左则左胜,向右则右兴,你二人当为我设谋。”

李文忠的话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严州在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他随时可以投靠张士诚,为他征战沙场。而李文忠的谋士赵伯宗、宋汝章也非常识趣,连连劝他不要押宝朱元璋,应另谋高就。

然而,朱元璋在马氏的劝说下,不仅没有处罚李文忠,反而大肆封赏。李文忠羞愧不如,也因惊惧害怕,处死了赵伯宗、宋汝章二人,以防消息泄露。只是,这件事,成了悬在李文忠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昼夜寝食难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的功臣

陈友谅被歼灭后,张士诚忧心忡忡,竟主动出击朱元璋,攻打新城。而驻扎在此处的,正是李文忠。

当时,李伯升率军二十万,李文忠仅有数万人。在麾下诸将纷纷劝他死守待援时,李文忠却趁夜雾气,带领数百骑精锐,杀入敌阵。

此战,李文忠大显骁将本色,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到雾气散尽时,李伯升早已大败,逃之夭夭了。

朱元璋定下灭吴大计后,李文忠又跟随徐达东征,牵制张士诚的外围部队,攻占了富阳、杭州等多个城市。甚至,在攻进杭州时,李文忠还毫不犹豫地处死了拿走百姓铁锅的士兵,足见他的治军之严。

因此,徐达北伐蒙元后,李文忠又成了常遇春的左膀右臂,一路之上,他克山东、平河南,入大都,势如破竹,斩获颇丰。

而在常遇春病逝柳河川时,李文忠还以副帅的身份,再次出兵北伐,擒太子,降元兵,功绩之盛,还在徐达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换作蓝玉,或许早就骄狂傲慢,不可一世了。毕竟放眼华夏,拥有如此功绩,已如凤毛麟角。然而李文忠却奉命违谨,小心翼翼,没有丝毫傲气。就连朱元璋将北伐头功安在徐达身上时,李文忠也未曾流露不满言语。

他深知,作为朱元璋的外甥,早该将功名利禄抛诸脑后。要知道,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就因贪得无厌,被他囚禁到死。

然而,朱元璋却有意将他培养为徐达的接班人。在李文忠返回应天后,朱元璋就为他送上了“曹国公”的爵位,让他与徐达、邓愈等人并列于朝。甚至,朱元璋还特许他“同知军国事”,执掌军权,坐镇大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