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亚洲新人单元入围作品,印度影片《异羽之鸟》的中途,看到小主人公索尼娅终于带上眼镜,回到课堂的一刻,我涌起一股非常强烈的鼓掌冲动。

在这场戏之前,导演用大量的自言自语构建了索尼娅强大的内心世界,从而让观众确信了一件事——她只要获得眼镜,就能克服自卑,就能对抗所有异样的眼光。

正是因为确信了这件事,才会在它发生的时候激动到想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年的上影节,给人的整体感觉,同样与“相信”有关。无论是厂商还是行业组织,无论是电影从业者还是普通影迷,他们能确信的事越来越多,他们的“存在感”也就越发凸显。

影视公司:我存在,以胜利的姿态

影视公司:我存在,以胜利的姿态

去年上影节,大家普遍还处于观望状态。对市场复苏程度的不确信,带来的外在表现就是存在感有限。

今年上影节,大家已经确信了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刷存在感”的心便藏不住了。

影视公司的存在感主要体现在他们普遍呈现出一种胜利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0年之前,电影行业是典型的横向竞争。在同一个档期里,各家拿出作品正面刚、分蛋糕。这就一定会有胜有败。当下的电影行业则略有不同,处于纵向竞争刚刚结束,横向竞争即将开始的过渡期。

2020年至今,影视公司其实都深陷于纵向竞争中。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活下去,是把筹备的项目顺利拍出来。换言之,但凡活到今天,但凡在今天能拿出完成品新片的影视公司,都是纵向竞争中的胜利者。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上影节的各种发布会、推介会上,各大影视公司的存在感都特别强,而且普遍带着胜利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纳影业借机举行了25周年——“向新而生”新闻发布会,一口气公布了五部重磅电影的最新物料,分别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老枪》《帕丁顿熊3》《传说》《蛟龙行动》。

阿里影业更是和上影节联合主办了一场“2024华语巨制巡礼”。众多电影公司参与其中。《异人之下》《逆行人生》《焚城》《镖人》《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共7部类型多样、题材多元的“华语巨制”逐一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度两天的2024年度暑期档院线影片交易会,更是成为了影视公司们展示胜利果实的舞台。

第一天,华夏推介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开心超人之逆世营救》《海贼王:强者天下》等片;上影推介了《拼桌》《逍遥·游》《我和我母亲的疼痛》《生息之地》等片;东方美之影业推介了《女巨人也要谈恋爱》《X的故事》《沙海之门》。

第二天,阿里影业推介了《云边有个小卖部》《海关战线》《欢迎来到我身边》《落凡尘》等暑期档新片,以及尚未定档的《破·地狱》《逆风而行》《里斯本丸沉没》《倒仓》《天马流星》《拼桌》等片;猫眼电影推介了《接班人计划》《伞少女》《解密》《默杀》《重生》等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科幻电影周还推介了6部华语科幻片,包括《梦之海》《瓦朗索尔1965》《生命之歌·王晋康短片集》《比如父子》等。如此庞大的片单,国产电影的“存在感”,扑面而来。

去年上影节的电影市场放在了龙之梦大酒店,今年则搬到了上海展览中心。展位的数量和规模都增加了许多。不光是头部公司“存在感”强烈,一些扛过来的中小体量公司,今年也更加积极主动。

比如一家叫艾尔米塔的影业,就在推介会上展示了他们的新片《完美的假期》。即便没有明星参演,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相信的商业路径——情感向儿童片。探寻潜力赛道,利用差异化来竞争,小公司同样可以在这样的盛会中凸显出“存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业者:我存在,以骄傲的姿态

从业者:我存在,以骄傲的姿态

在众多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爵电影论坛里的“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

该活动邀请了香港资深导演、监制尔冬升,与8位香港新生代演员,进行了两轮对谈。对谈期间,尔冬升数次给8位演员打气,让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把自己对表演的热爱与渴望,传达给到场的嘉宾和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8位香港新生代演员大都是凭借针对香港市场的本地电影崭露头角,因此在内地的知名度与他们的演技实力并不匹配。于是,这场论坛就带有了“求职”的色彩。

尔冬升坦言,香港近几年之所以拍那么多现实题材的“四字电影”,香港新生代演员之所以拿了奖还缺戏拍,就是因为环境让人被动。这次借着上影节的金爵论坛,尔冬升把8位非常有实力且努力上进的新人,推到了行业视野的最前沿。

这8位也不负期待,在现场呈现出的状态阳光、自信,存在感十足。毕竟都是被各种“最佳新人奖”肯定过的实力派,有骄傲的资本。尔冬升表示,他非常鼓励年轻演员去追求奖项。专业奖项带来的行业认可,是新人积累“存在感”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地的新生代从业者也不乏“存在感”强烈之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作品带来了骄傲。

比如《这周五的游乐场》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两部去年还在上影节参加创投的项目,今年就得以展映了。

去年两部影片都是“制作中项目”,在现场展示了15分钟的片段。还记得当时评委们对它们并不那么看好,指出了一些不足,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两部影片也都没有入选最后的电影项目创投荣誉发布名单。

然而,一年过去后,《这周五的游乐场》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不仅完成了剩余的拍摄及后期制作,还回到了上影节。前者入围了亚洲新人单元,并斩获最佳影片奖;后者作为华语新风单元的展映影片,两个场次均早早售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终究是一个作品说话、成品说话的行业。对于创作者和从业者而言,没有什么比作品刷出的存在感更可贵、更值得骄傲的了。

影迷:我存在,以开心的姿态

今年各个影院跑着看展映影片时,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更常见到影迷脸上的笑容了。去年很多人还戴着口罩,拍照留念时无论表情上还是肢体上还有所拘谨。

今年影迷明显放得开,打卡留念时,普遍能够大大方方地露出笑容了。拍照的姿势也比去年丰富多样。很多年轻的影迷,都喜欢赋予打卡环节极高的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影节每年的贴心小举措,总能提高影迷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比如今年首次在六家市中心电影院推出“暖意场”,以50元的优惠票价回馈影迷,总计50场。同时崇明、金山、奉贤、青浦及临港新片区等远郊的影院票价继续延续惠民力度,统一定价为50元。

新取票机3秒即可完成扫码取票,且投放的数量很足。几天观影下来,取票最多一次排队也就两三个人。

此外,今年全市47家展映影院都升级为全新字幕机。新的字幕机除了低故障、低延迟的硬件优势外,更直观的改变是将原来的荧光绿换为浅色灰。

亲测后感觉,新字幕机的字看上去更清晰,与背景的亮度对比更大,还有微微的悬浮立体效果,视觉上很舒适,即便看3个小时时长的片子,也不会感到疲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影节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创意,就是推出了一条“携影同行”城市漫步路线。这条路线串联了中心城区的10家影院,海报上不仅标注了影院间的步行用时,还介绍了影院附近的历史、文化、娱乐地标。

影迷们依照这条线路,就可以用脚步丈量历史,细细品味城市之美,感受老上海的海派风情。

当然了,上影节最让影迷开心的,还是其选片角度广、眼光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琪大戏院外排队等待检票入场的影迷

据官方给出的数据,今年上影节共展映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461部影片,其中世界首映70部,国际首映48部,亚洲首映81部,中国首映73部。喜欢尝鲜的影迷,铁定能吃个饱。

经典影片的阵容同样够豪华。上影节开幕前,就有网友分析了此次的展映片单,发现其中包括了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6部戛纳金棕榈、1部柏林金熊、2部威尼斯银狮。

再加上向大师致敬单元、影史推荐单元、4K修复单元,以及评委主席和评委作品展,可供影迷重温经典、释放迷影情怀的选择非常之丰富。我就重温了4K版的《牺牲》和《未麻的部屋》,一下就打通了十几年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没什么名气的影片,往往也有其独特之处。我就开盲盒般地看了一部比利时影片《陨落之星》,意外地收获了今年上影节最大的惊喜。开盲盒都不用担心踩雷,影迷怎能不开心呢?

“存在感”因相信而强烈。经历了一届各方都凸显“存在感”的电影节,我们完全有理由更加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

【文/满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