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秋天,虽然炎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但对于居住在湖南长沙的人们来说,那股闷热感却迟迟没有退去。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虽然长沙市大部分人家里都通了电,但“开电风扇祛暑”却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于是,住在郊区的人们便会在傍晚时分,不约而同地来到街头,一边欣赏着路边绿意盎然的美景、一边吹着凉爽的晚风祛暑。

然而,正当人们怡然自得地享受这份惬意之时,却总能隐隐闻到空气中弥漫的一股怪味。而且,越是靠近位于北郊的陆军第163医院、那股味道便愈发明显,熏得人们纷纷掩鼻。

“快看,就是那个老头,臭味就是因他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是谁的一声呼喊,人们纷纷向远处望去,看到眼前的一幕时纷纷皱起了眉头。

一个约摸60多岁的老人,穿着一件早已泛黄的短袖衬衫、和一条满是补丁的宽松粗布裤子,正坐在医院门口的小花坛上擦汗。

而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老人身旁的那个竹编背篓,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粪筐”,空气中的臭味正是从这个筐子里传出来的。

找到源头之后,不少人“义愤填膺”地走上前去,与老人理论起来。

“老同志,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拾粪补贴点家用我们也能理解,可是这味道也太大了!”

话音刚落,其余人也跟着附和道:“谁说不是呀……”

面对众人的指责,老人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瞪大了眼睛,微微张了张嘴、却也没有和众人争辩,最终只是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众人见对方沉默不语,以为他是要靠沉默把这件事蒙混过去,于是人群中当即有人说道:“我看他天天在这医院附近转悠,很可能是医院雇的勤杂工,咱们去找他们理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众人便嚷嚷着闯进医院。

嘈杂声很快便引来了院领导的注意,当问明情况后,他便安排护士带自己去看一看那名拾粪老人。

毕竟这位领导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医院曾雇佣过这样一位专门拾粪的勤杂工。

当他在护士的引导下,来到门口、看清楚这位老人的面孔之后,不禁大吃一惊:“这哪里是什么‘拾粪老人’,分明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而且曾经还是彭德怀元帅的老班长嘞!”

一席话说完,原本还叫嚣着要对他“严惩不贷”的人们瞠目结舌。

鼎鼎大名的开国元勋,为什么放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不过、偏偏要挑着背篓四处拾粪呢?

他究竟是谁?

其实,这位衣着褴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老人,正是开国中将何德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897年9月5日,何德全出生于湖南长沙贤塘尾村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家中贫寒,从他记事起便尝尽了人间冷暖。

他刚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因意外跌落山崖、尸骨无存,何德全便在母亲的拉扯下艰辛长大。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厄运专挑苦命人,何德全刚满3岁的那年冬天,母亲染上了风寒。这个病本不致死,奈何家中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抓药,母亲的病情便一拖再拖,最终因肺炎不幸去世。

家中的父母全部撒手人寰,年幼的何德全只好跟着姐姐沿街乞讨,受尽冷眼。好在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正在大街上游荡的何德全看到了墙上张贴的布告,湘军将领鲁涤平正招兵买马。当时年仅17岁的何德全为了填饱肚子、不再受人欺负,便扯下布告报名参军。

然而,理想虽然美好、但现实却满是残酷。

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何德全的身体瘦削、比同龄人也矮了一头,而且多年以来卑微的乞讨生活,让他的性格十分懦弱,就连与别人说话都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湘军队伍里的老兵们见他是个“软蛋”,便时常欺凌他。吃饭的时候、老兵们会故意把死耗子偷偷放进他的饭盒里,睡觉的时候、也会有人将一壶冰水肆无忌惮地倒在他的床上。

起初的一段时间里,何德全对于频频而来的欺凌默不作声,只是独自跑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看着远处日渐消散的夕阳,大声嘶吼来宣泄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直到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同营的一名老兵故技重施,打翻了他的饭盒。

围过来的一群人正准备看他的笑话,岂料这次何德全不再退缩,他瞪大了满是血丝的眼睛看着寻衅的老兵,二话不说抓起饭盒便抡了上去。

这是何德全生平中第一次反抗,虽然因为体型上的悬殊,他最终还是被打得鼻青脸肿,但那名寻衅的老兵也受了重伤。

从那之后,人们对何德全的印象彻底转变了,再也没有人敢找他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6年,何德全升任班长,不久之后便奉命训练一批新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19岁的何德全结识了18岁的彭德怀。

虽然那时彭德怀刚刚入伍湘军,但眼神中的那股坚毅、和身上那份不服输的劲头,让何德全十分欣赏,于是在一次集合的时候,他特意点名道:“那个新兵,报一报家门”。

见班长指着自己,彭德怀不卑不亢地向前踏了一步:“报告,我是湘潭人,家里给我取名彭清宗,但我觉得名字不好听、离家后自己改成了彭德怀。下过煤窑,后来闹饥荒,粮食贵上了天,我还和灾民们闹粜嘞”。

嘹亮的嗓音消散之后,何德全满意地点了点头:“年纪轻轻,胆子倒不小。”

一来二去,年纪相仿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就成了知心好友,几乎每天形影不离。

1927年,以老蒋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此时身为连长的何德全也接到命令,要他抓捕共产党人士。

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何德全犹豫了。为了让民主人士有时间撤离,他故意拖延时间、甚至暗中通风报信。

他的这句举动,引起了部队首长的不满,不久之后便被撤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1930年,正在长沙老家种田的何德全听说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红军在湘东地区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那个时候,彭德怀已经是红三军团总指挥,并且带领部队攻克了长沙县城。

何德全顾不得许多,他当即收拾了几件衣物,便朝着县城赶去。他要找到这位曾经的老友,加入红军队伍。

见面之后,何德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战友,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好吗?”

彭德怀紧紧握着曾经老班长的手,同样感慨道:“何兄,这些年你受苦了!眼下红军队伍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你不嫌弃,不如加入我们吧。”

见彭德怀主动邀请,何德全的心中欣喜万分,当即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入红军之后,何德全红三军团第3师特务营的连长、营长,第3师10团团长、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等职务。

1933年秋天,蒋介石集结百万大军进攻中央苏区,红军战士们开始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仗着巨大的兵力优势,反动派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叫嚣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进入瑞金”。

面对嚣张跋扈的敌人,红三军团奉命在万年亭、高虎垴一带建立防线,阻击敌军。

当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身为红三军团第5师15团参谋长的何德全患上了疟疾,一直高烧不停。

可即便身体抱恙,何德全依旧坚持在前线,他率领一个营的兵力死守高虎垴阵地,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高虎垴战斗持续了整整6天时间,红军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面对弹尽粮绝的窘境,何德全振臂高呼道:“同志们,和敌人拼了”。

话音刚落,何德全就举起大刀,朝刚刚闯入阵地的敌人拼杀过去。战士们见状也不甘示弱,纷纷拿起身旁的大刀、长毛、甚至是棍棒朝敌人冲去。

激烈的白刃战从中午持续到了黄昏,一直等到何德全接到5师师长李天佑的撤退命令,这才带着仅剩二十几人的队伍撤出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着这次战斗的英勇表现,何德全受到了全军表彰,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德全又跟随115师来到了鲁西南地区,在这里和侵华日军展开较量,参与指挥了樊坝、朱庄等多次战斗。

1941年初,何德全正在作战室研究接下来的军事部署,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火速赶回延安、中央有重要的任命。

对于中央的命令,何德全不敢耽搁,当天下午便带着两名警卫员踏上了西行之路。

等抵达延安之后,身为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的邓稼祥这才告诉他:“经过组织上谈论决定,任命你担任作战工作室主任,你有什么想法?”

何德全犹豫了许久后,才缓缓说道:“这个任命恐怕不合适。我没有什么文化、现在也已经40多岁了,记性大不如从前,恐怕会耽误工作。”

闻听此言,邓稼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样吧,先安排你住下,你的意见我汇报毛主席后再做决定”。

当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表示何德全考虑得全面一些,于是便改任他为八路军第18兵站部部长,领导延安的大生产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由于反动派的封锁,毛主席便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号召延安地区的红军以及人民群众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农业。

何德全接受任命之后,便指示兵站的战士们打造农具,为即将开始的大生产运动做准备。

从那之后的日子里,何德全每天天不亮便带着战士、群众们来到山坡上,不论是夏季的烈日、还是冬季的寒风,他们都唱着嘹亮的军歌、将辛勤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将近1000亩的荒地开垦为良田。

3

1949年,解放军一路南下,在8月4日和平解放了长沙。

何德全也趁着这个机会,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故乡,见到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何罗生。

转眼之间,何罗生已经长成20多岁的大小伙子,可是在何德全的记忆里,自己参加革命的时候,儿子还是个穿着开裆裤的娃娃呢。

何德全知道,自己对儿子亏欠了太多太多,于是紧紧将他拥入怀中,泪水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平复好心绪之后,何罗生突然说道:“爸爸,您现在是军队里的首长,我想您帮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可以吗?”

看着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何德全最终还是痛心地摇了摇头。

“现在刚刚解放,百业待兴,找个合适的工作是不难。但农业生产也是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你要听爸爸的话,在农村安心生产,建设美好家园……”

对待家人,何德全大公无私,而对待自己、他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之后,何德全被授予中将军衔,并且奉命担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可是,常年以来积攒的伤病,时刻折磨着老将军的身体,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放下工作、来到位于长沙北郊的陆军第163医院接受治疗。

一天清晨,何德全在病房中醒来,百无聊赖的他便拿起床头的一份报纸翻阅,当他看到国家号召社会支援农业生产的一篇报道时,心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反正自己现在病情得到了控制,天天闷在病房里也无事可做,不如到医院附近的小山坡上捡些动物的粪便,响应号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何德全便找来一个背篓、和一身粗布衣服。

毕竟拾粪可是个脏活,要是穿着病号服的话、不出一天功夫就弄得又脏又臭。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本来的好心之举、却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不少市民以为眼前这个不起眼的老人、是医院雇佣的临时工,于是忍受不了这股味道的人们纷纷跑到医院里告状。

可是,任凭院领导想破了脑袋,也没想起来医院雇佣过拾粪的勤杂工。

于是,院领导便让护士带路,要见识一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把一场纠纷引到医院里。

然而,当他看到何德全时心头一惊,这哪是什么“拾粪老人”啊,这分明是开国元勋何德全中将啊!

在院领导的一番解释之后,原本还怒气冲冲的人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做了多么荒唐的一件事,竟然对着战斗英雄指指点点。

不论何时,何德全将军都保持着清廉节俭的生活方式,不仅在自家院子里开垦了一块田地,专门种粮食和瓜果蔬菜,闲暇的时候还会自己做布鞋穿。

1961年10月,《长沙晚报》的记者朱希伦慕名来到何德全的家中,对老将军一天的生活做了采访记录。

不久之后,晚报的头版就刊登了一篇名为《延安精神永放异彩: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的文章,讲述的正是何德全将军淳朴节俭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