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日本友人到大渡河的铁索桥参观,向陪同的四川省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永模问了几个问题:

泸定桥上的木板为何没有被拆完?

川军为何没有炸掉泸定桥?

那么多川军,为何没有守住泸定桥?

黄永模听后微微一笑,开始娓娓道来,将答案一一说出,日本友人听后连连点头。

那么,黄永模到底是如何回答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5年5月25日,上万红军来到了大渡河地带,想要渡过它继续前进,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大渡河附近的民船早就被国民党强迫收走,只找到了几条小船,如果用小船一次次将红军送到对岸的话,粗略估算一下,至少需要一个月。而国民党军队是不会给红军这个时间机会的,他们会很快赶到,将红军围堵并消灭。

这样看来,用小船渡河的方式基本没戏,是一条死路。

毛主席使劲抽着烟,来回踱步,作出了一个艰难又无奈的决定:分兵渡河。

具体程序是,刘伯承、聂荣臻率兵从安顺场渡河,杨成武率第二师第四团主力沿河西岸北进夺取泸定桥,然后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从泸定桥过河到对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否顺利地夺取泸定桥,关乎着红军的生死。

毛主席紧紧地握住杨成武的手,神情凝重地说:两万多红军的命运,就交给你们这些勇士了!

泸定桥又称为铁索桥,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于水流湍急和条件限制,它不是石桥,而是一座铁索桥。

桥的全长是103米,宽是3米,主体是13根铁链。铁链是固定在两岸的桥台落井里,其中9根作底链,其余的4根分于两侧,作的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桥面稳定,铁索上面铺满了木板。在当时的情况下,上万红军只有从桥上经过,才能摆脱追兵。不然的话,红军很可能全军覆没,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1863年5月,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领数万太平军将士到达大渡河,因为河水暴涨,渡船无法行驶,滞留在岸边。三日后,清兵赶到,展开了一场血战,太平军血流成河,全军覆没。

因此,当蒋介石听说红军到了大渡桥的时候,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随即给四川军阀刘文辉下令:“炸掉铁索桥,我要让朱毛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

当时的泸定桥,就在川军控制之下,刘文辉只要一动嘴,铁索桥就会灰飞烟灭,等待红军的,将很可能是一场大劫难。

从一定意义上讲,红军的未来命运如何,除了自身的勇猛,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刘文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下令之后,心里也直打鼓,他知道刘文辉不是省油的灯,对自己的命令能否执行,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袁世凯死去之后,没有一个强人能控制全国局势,国家长期处于乱世之中。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各省都在军阀控制之下,他们把本省当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东北有张作霖父子,山西有阎锡山,四川有刘文辉叔侄子,广西有李宗仁、白崇禧,广东有陈济棠,湖南有唐生智……

虽然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职之后,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各省军阀跟蒋介石面和心不合,大家同床异梦,各怀鬼胎。

蒋介石处心积虑想要消灭各省军阀,各省军阀舍不得丢掉政权,想方设法跟国民政府作对。大家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只不过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

因此蒋介石才吃不准刘文辉到底会不会执行自己的命令。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刘文辉陷入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刘文辉确实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幺叔刘湘扶持下,渐渐成为气候,不到30岁就当了师长。

在二十年代,四川军阀山头林立,不像山西和东北那样是一家独大。四川小有名气的军阀,就有熊克武、杨森、刘成勋、邓锡侯、袁祖铭、陈鸣谦、陈献周、李家钰、何金鳌、罗泽洲等十几个。

能在这些军阀中合纵连横,利用他们,挑拨他们争斗,去壮大自己的力量,需要超人的智慧。

经过激烈斗争,刘文辉在33岁那年和自己的幺叔刘湘打败了各路军阀,担任了四川省主席,控制了四川军政大权。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后叔侄翻脸,刘湘投靠蒋介石,刘文辉把汪精卫、冯玉祥当成自己的靠山。为了争夺四川统治权,叔侄大打出手。

争斗的结果是刘文辉失败,不得不向幺叔刘湘认输。

1933年,国民党24军军长兼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因率残余部队退到川南雅属(西昌、雅安、康定)地区。

刘湘是主动提出的"拥蒋统川"口号,跟蒋介石的关系也最铁,刘湘是被迫成为蒋介石手下将领的,无形中就被老蒋放到了次要位置上,跟老蒋离心离德。

蒋介石和刘湘都对刘文辉保持着足够警惕,军费上克扣,武器装备也不想给他,生怕他做大做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湘

事实上,刘文辉也不甘心失败,想卷土重来,他趁着蒋介石的参谋团入川之际加紧活动,索要兵力、番号和装备,最终保留了陆军3个师、川康边防军两个师的编制,打算东山再起。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雅、康两地地瘠民贫、物产单一、供应困难,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可捞,军队的发展是一句空话。

就在这时候,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北上抗日。

刘文辉得知此消息后有喜有忧,忧的是红军北上很可能经过川康地区,自己首当其冲,如自己不抵抗的话,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如果抵抗,自己连刘湘都打不过,打红军更是以卵击石,死得更快。

喜的是,自己也许能利用红军和蒋介石的矛盾,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正因为有了红军,蒋介石才会向四川、贵州等地的军阀拨款,给钱给枪。也正因为有了红军,蒋介石就没有心思去对付杂牌军,包括刘文辉。

换言之,如果红军不存在了,蒋介石就该收拾刘文辉为代表的这些地方杂牌军了。

从军阀的角度讲,红军的存在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有了红军他们可以得到中央的军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在清朝时叫“拥寇自肥”。吴三桂剿匪的时候,就是杀一批留一批,甚至放一批,这样他们可以向朝廷要军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当然不是匪寇,他们是为天下百姓的,是正义之师。不管怎么说,刘文辉非常狡猾,知道唇亡齿寒和鸟尽弓藏的道理,不打算执行蒋介石“炸毁泸定桥”的命令。

再说了,泸定桥是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炸掉之后刘文辉的日子更难过,老百姓南来北往都会受阻,光是老百姓的口水就能把他淹死。

不过经济因素是次要的,如果能消灭红军,消除了心腹之患,蒋介石还是舍得出钱去修建桥梁的。

刘文辉也明白自己不能跟蒋介石对着干,不能完全抗拒蒋介石命令,他耍了个滑头,想了搪塞蒋介石的办法,对蒋介石说:“桥炸了太可惜,其实阻挡红军,不必非炸泸定桥,把铁索桥上的木板撤掉也能达到目的。”

刘文辉说得不错,没了木板,渡河就是走钢丝、荡秋千。红军不是杂技演员,在铁索上摇摇晃晃地根本过不去。

蒋介石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刘文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