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知道,二手房在以价换量,其中房价腰斩的小区也不在少数。

可谁能想到,有些学区房跌麻了,单价从14万跌至4万,只剩下个零头。

这种跌幅,可比腰斩狠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媒体的报道,深圳网红二手小区八卦岭宿舍,带有“学区+拆迁”的光环,在2021年初的成交均价超过14万元/平方米,而最近一次成交的成交价只有4万元/平方米。

同属于八卦岭片区的旭飞华隆园,在2021年的成交均价为11.96万元/平方米,今年4月的成交价为4.12万元/平方米。

两个小区,前者跌幅超71%,后者跌幅超65%.

在2021年买房的人,哪怕你是为了孩子上学而买房,怕也是五味杂陈。

当然,学区房大幅下跌情况是雨露均沾的,另外三个一线城市也没能逃掉。

北京市海淀区万柳板块的蜂鸟家园,2021年巅峰时,一套44平的房子总价985万,单价超22.4万元/平方米。

2023年末,一套52平的房子总成交价为617万,单价不到12万。

广州挂牌的22套东风东路小学学区房,涉及东风广场、锦城花园两个小区。

其中,锦城花园去年成交均价9万元/平方米,今年最低挂牌均价7万元/平方米;

东风广场去年最低挂牌均价9.84万元/平方米,今年的最低挂牌均价7.2万元/平方米。

上海杨浦的密云小区,挂户成交单价从最高时的13.2万元/平方米降至6.8万元/平方米。

浦东的潍坊九村,一套35平的房子,过去的最高成交价是450万左右,5月的成交价只有232万,跌幅超48%。

当然,像上面这种跌幅如此大的,肯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这里下面再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学区房大规模缩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

至于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市场环境就是如此。

之前提到过,高品质改善住房保值增值能力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价不会跌。

只不过和市场上大量的普通住宅相比,当房价普跌时,高品质改善房跌幅更小,当房价普涨时,高品质改善房涨幅更大。

而学区房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算你位置好,就算你背靠学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该降还是要降,这是大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学区房的规则在发生变化。

一个是关于师资力量的教师轮岗制度

这很好理解,就是老师换个学校教学,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市已经实施,只不过具体的规则有所不同。

比如常州市2022年发布的有关教师轮岗的文件是这么要求的:

1、在规定学校工作满6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专任教师,应当进行交流轮岗。

2、在流动范围之内的专任教师每6年须交流轮岗1次。

3、交流轮岗每学年组织1批,每次交流时限原则上为2-3学年。

4、参加交流轮岗的专任教师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

另一个变化是关于学校的多校划片。

过去的学区房是一对一,你只要有了房子,肯定可以进到想进的好学校。

可多校划片意味着一对多,把多所初中划进一个片区,孩子上哪个初中都是随机的。

学区房价格高,就是因为有好学校作为支柱,可现在的规则,正在破坏这种支柱。

当学区房失去了原本引以为傲的学区优势,房价自然会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强校因为其他学校而被削弱,这也是上面提到的特殊原因。

就拿上海的潍坊九村来说,对口学区是明珠小学B区+洋泾东校。

其中明珠小学B区,属于小学一梯队,洋泾东校是普通初中。

可今年二模,把中学的第一梯队给坐实了,而且还出现了3所高质量新校区。

这样一来,像明珠这样的老牌校区就遭到了冲击,而那些只对口小学的老破小,遭受到的冲击更大。

这点其实很现实,家长想要孩子考个好高中,自然要找一个好初中,也就是第一梯队的,于是家长买了房。

结果在之后的两年里,这所学校居然都在第一梯队之外,房价自然也会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是人口问题。

说到底,教育资源和人口是分配不均的。

优质的教育资源少,但需要分配资源的人口多,所以要靠父母来争抢,因此学区房才能炒到天价。

可现在,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从最开始的幼儿园关停潮,到现在连小学也受到波及,未来的影响范围会不会继续扩大呢?

所以说,学校会继续关停,并把更多区域的孩子集中到一起,原本学区房的优势荡然无存。

或许某些学区房还是稀缺资源,还是会遭到疯抢,但孩子数量总体上是持续减少的,你在这里抢,意味着其他地方少了一个人抢房。

那么这个“其他地方”的学区房,价格也就少了份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来说,学区房的问题其实不算是问题,和其他二手房一样,是市场调整的结果。

房地产要深度调整,要回归本质,要稳定发展,不能继续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

那么过去学区房有多吃香,价格炒得有多高,现在就要吐出多少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