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菏泽市召开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10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5.5%,较去年同期偏少53.8%。据预测,全市今年汛期(6月到9月)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2到3成,主汛期(7、8月)降水集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可能出现极端强降雨,局地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高,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菏泽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抓好防汛措施落实,筑牢度汛安全防线。

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印发了《菏泽市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市200平方公里以上的36条河道全部编制了防洪方案,开展演练17次,参加演练548人,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水务抢险队员的应急反应和险情处置能力。

拧紧防汛责任链条。明确河道管理行政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全部落实防汛责任。城区市管道路排水实行分包巡查责任制、三级联动包保责任制,对城区河道、险段和闸阀全部落实直接责任人、分管责任人、监管责任人,明确联系方式,并上牌公示,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无盲区。

建立会商联动机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建立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河务、气象、水文等多部门会商机制,遇重要天气及时分析研判汛情、旱情发展态势,研究提出应对措施,指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做好防范应对。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汛前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突出堤防防护、穿堤建筑物、在建工程、病险水库等重点部位,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9个,实行台账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防患未然。在城市排水防涝方面,全市新建雨水管网22公里,清淤雨水管渠、行泄通道长度192公里,清掏雨水口3.9万多个。菏泽城区方面,组织实施广州路(丹阳桥路-洙水河)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该处汇水面积大,易积水等问题。组织实施漓江路雨水泵站工程,在漓江路北侧,广州路以东,建设一座3000立方米/小时的雨水泵站,解决广州路南段积水问题;组织实施长沙路跨丹阳路(丹阳路南北)雨水管贯通工程,解决丹阳路北侧长沙路的积水问题。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全市大功率排水车达到19辆,各县区最少配备一辆大功率排水泵车。市城区防汛监控平台监控易积水点33处、河道水位点16处,完成18座雨污水泵站双电源改造,大幅提高城市防汛保障。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做好工程防洪调度,充分发挥控制性水库、闸坝的拦洪排洪、削峰错峰作用。加强防汛物资配备,结合水利工程现状和防汛抢险需要,储备了救生衣1000余件、土工布2万平方米、编织袋27.6万条、铁丝20.2吨、发电机40台套、水泵112台等防汛抢险物资,明确专人管理,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

全力抓好旱情应对。针对今年以来的持续性干旱少雨的现状,市、县水务部门积极协调黄河河务部门加大引黄调水力度,为当前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水源保障。5月份以来,全市引黄水量1.31亿立方米,9座引黄闸最大引水流量126立方米/秒、日最大引水量1088万立方米,加上利用前期河道蓄水和机井灌溉,全市累计灌溉面积达930万亩。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