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万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之火锅行动来到了重庆九龙坡一家火锅店。在这里,中外青少年们跟着重庆火锅大厨学做重庆火锅,沉浸式体验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感受“有味道的中国名片”。

加入醪糟当底料

中外青少年们惊讶又好奇

“调制好袋封的牛油底料,沿对角线划开,用力一掰,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花椒和海椒,有整个的也有磨碎的。再闻上一闻,非常香!”活动刚开始,段师兄大云火锅店的郭大厨便为中外青少年们介绍起了自家店的火锅底料,并协助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把底料放入锅中。

随后,大家依次在底料上均匀撒上辣椒、花椒、冰糖、姜片、醪糟、小葱、特制调味粉等。

“这个看着像米饭一样的是什么?”众多调味料中,醪糟这一特殊的调味品很快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郭大厨介绍,在打锅时加入醪糟,这是重庆火锅的一大特色,它可以中和辣椒带来的燥热之感,让整体口味更加平和,食客吃起来也会让肠胃更容易接受。

“它是发酵而成的吗?” “是酸的吗?”留学生们追问道。

“醪糟是由糯米蒸制晾凉后,加入酒曲拌匀,装罐密封,在20-30度的气温下发酵而成。它是甜的,有酒香味。”郭大厨为大家解答了疑惑。

大家纷纷表示,“没想到,醪糟也是火锅底料中的一种。”

火锅大厨收了“洋学徒”

留学生学习处理食材

“红油颜色鲜亮,看着就很香。”“好有食欲!我已经想吃火锅了。”还没开火,底料的香味就已经散发开来,馋得中外青少年们想立即烫上火锅。

“我们去再备一些菜品,就可以开动!”段师兄大云火锅店的创始人段云东带着留学生来到了后厨,他要教大家如何准备食材。

“这是猪腰子,就是猪的肾。这次,我们来学片腰片儿。”在段云东的指点下,留学生先剥去腰子最外层的薄膜,然后拿刀将腰子从中间片开。

“这个白色的部分是腰骚,腥味比较大,先把它割下来丢掉。”处理完腰骚后,一名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开始正式尝试片腰片,因他对刀的掌握不太熟练,片出的腰片不是太薄不够完整,就是太厚不够美观。

“第一次做,能片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段云东在一旁鼓励留学生徒弟,多练习练习,用刀就会越来越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完腰片,大家又开始学习处理鸭肠。“清洗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太用力,如果把鸭肠的保护膜洗掉,它的口感就不脆了。洗好后,还需经过冷水浸泡,将里面的血水泡出,而后将鸭肠在合适的距离剪断摆盘。”段云东一边示范,一边告诉大家保持鸭肠口感的诀窍。

现场,大家按照师傅的示范,进行了清洗。“鸭肠剪多长合适呢?”留学生们又犯了难。

段云东细心解释道,鸭肠不能剪得太短,因为在涮火锅时,鸭肠受热会收缩卷曲,如果剪短了,涮完后就会更短,会影响鸭肠的美观和顾客的食用体验。

打料碟、涮火锅

美食享用指南让留学生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待火锅沸腾的时间,段云东开始教留学生们打料碟。“重庆传统的油碟其实只有油和大量的蒜泥,后来人们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葱花、香菜、蚝油等其他调味料。”段云东称,除了打料碟,涮火锅其实也有学问,比如涮豆腐,要想让它入味,就一定要多煮一会儿;涮鸭肠、鹅肠时,则讲究时间要短,要观察它的状态,“卷曲”是煮熟的标志,一定及时捞出。

端着自己亲手摆好的菜品,涮着自己亲自处理的食材,留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盛的美食,还收获了满满的技能和成就感。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实习生 智怡宁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