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自16岁彻底失明以来,他艰难求学,追梦25载,37岁圆梦清华。他是清华大学历年来第一位全盲研究生梁江波,今年即将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梁江波出生在安徽蚌埠,读小学时,因为视力缺陷,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读书,父母便借来旧课本,当他的启蒙老师,一字一句地念,手把手地教。

12岁时,他听过一部介绍清华大学的纪录片,从那时起,清华梦就扎根于心。在父母的影响下,梁江波逐渐体会到“学习总是没错的,我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进入盲校学习后,他因无法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只能参加针对视障人群的单考单招,并仅可选择针灸推拿专业或音乐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毕业后,梁江波先后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等单位工作。闲暇之余,他一直怀揣热情,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伸手探索尝试许多“不可能”。

2014年教育部发文,为视障考生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便利,去“梦校”清华读研深造的想法在梁江波心中悄然萌发。

2021年10月,梁江波第一次给清华发邮件,咨询能否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符合条件即可报名”!短短八个字的回复让他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备战考试的日子里,边工作边备考的他下班的路上都在听备考教材。同年12月,梁江波走进清华大学为他设置的独立考场。他的考研试卷是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每科时长从3个小时延长至4个半小时。

要做完所有题,意味着他的盲文摸读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足足有48页牛皮纸。”梁江波还记得,第一天公共课考试的卷子有多厚,写盲文的牛皮纸是硬的,得一格一格地去扎。首场考试还没结束,他的中指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就这样咬牙坚持了整整两天。

所有的付出、等待、坚持,在2022年的夏天迎来理想的绽放。梁江波如愿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夏,梁江波入学清华园。视障人士求学念书永远意味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清华的经历给予了梁江波更大的底气,让他更自信地在往后的日子里践行“力求客观,绝不冷漠”的理念,继续向前。

旁人曾引导了梁江波前进的方向,他也逐渐成为了别人的光。学习生活之外,梁江波还曾担任助盲培训师,科普如何更好地帮助视障人士。前年开始,他定期为一所中学上课外选修课,担任助盲培训师。“每个人都会是受助者,同样也都能成为助人者”,梁江波言辞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江波将全身心投入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的公益事业之中,“希望我的故事能令人有所启发,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说,“因为这样的路我走过了,而且事实和我都想证明,梦想就是能够被触达!”

来源: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