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1日,字节跳动游戏业务内部官宣了新任的业务负责人张云帆。
从公开信息上看,此人是连续的互联网创业者,曾任完美世界游戏业务总裁、纵横文学CEO,早期也参与过多玩、YY、网易部落的创办历程。不过,从2016年开始,他就在游戏行业鲜少露面,后续更是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作为字节游戏业务的一号位,他的思维与做事逻辑,应该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字节游戏的后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葡萄君找到了去年10月13日(当然,他当时还和字节毫无关联)他作为嘉宾,在「知行小酒馆」与主持人雨白对谈的一期播客。(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播客
虽然,该期播客围绕《芒格之道》这本书展开,主题并非专注于游戏垂直领域,其中内容可能也让人觉得更像鸡汤。但在对话过程中,张云帆展露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习惯,以及三观,从中你或许能找到一些与业务之间的联系。
比如,聊到能力圈的话题时,他提到投资不能投能力圈以外的事情。如果不了解一个领域、一家公司,就盲目投资,注定会失败;
而当你在开拓能力圈时,应该做有成本的试错,比如先投入小额资金,再逐渐加码,把成本当作学费,而不是赌身家的赌资。他也认为张一鸣所说的大力出奇迹,并不是要真的All in所有资源,而是一种全力以赴的心态;
回顾过去的职业历程,张云帆认为,比起YY和完美世界游戏,纵横文学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因为平台能切实帮助小说作者挣到钱,改变一些人的人生命运。
同时,他也表示,现阶段金钱对自己的激励不大,没有所谓的世俗物欲,但他很喜欢做「头脑体操」,在脑子里模拟了超过1000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享受和别人「对答案」的乐趣。
综合起来看,张云帆重新出山接管字节游戏业务,或许一方面是因为这属于自己的能力圈,同时字节的平台属性,以及强调UGC的游戏业务方向,更符合他的个人志向。另一方面,这可能也说明了,早前他对字节游戏业务就有着更多的想法。
当然,这期播客仅体现当时张云帆的思考,并不能确定为他目前的状态。以下为整理后的播客内容(为照顾阅读体验,有所删减调整):

01 聊知行合一:如何内化道理与开拓能力圈
Q:你是怎么理解芒格之道的?
张云帆:对我来说,人生的终极哲学想到最后,就是芒格说的知行合一。它的一个好处是自洽,能带给你幸福,也能帮你把事情做成。
芒格手上的资金,足够去多投资一倍、一百倍的公司了,但他从来不这样干,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是什么。芒格一生最喜欢say no,他擅长研究一家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会用几十种模型和方法论去反复研究公司,最后确定没问题了,才会去投。
但如果说,你想一套做一套,想得不清楚,做得也很模糊,知行是混乱的,那么就会出错。比如,有人和你讲了个道理,你听完没有认真去想和做,最后失败了,你不能怪别人乱指导。
Q很多人可能也懂这些道理,但没办法落到实处。
张云帆:大多数人的心态是「获得即满足」,比如他们买一架钢琴,只有买的那一刻是最满足的,后面不会再弹,这样钢琴就成了一个占地方的垃圾。同样,很多人听完一个道理,茅塞顿开,但后面不会再去思考。如果是这样,你买一本名人名言大全,获得了5万个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首先你还是要去内化这些道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版本。比如芒格会讲降低预期,我内化之后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另外,降低预期其实有点抽象,我会总结一个公式去运用。能力和欲望,都是可量化的。经济学家就搞得很明白,货币可以衡量万物,幸福也有可量化的指数。当你明确能力和欲望后,就可以根据能力去控制欲望。
Q但很多人会因为欲望大于能力,所以才会努力提升自己。
张云帆:大多数人是「我想提升自己」,但如果只是想,什么都不做,欲望还很大的话,那当然一辈子都会痛苦。
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他毕业拿了好几个offer,选了薪资最高的,这没问题。但工作几年后,积累了业务能力,成骨干了,被人挖角,他还是一直选薪资最高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挑合适的。
最后10年过去,行业巨变,现在更看重量化投放,可他不会啊,他还是只会传统的喝酒吃饭谈单子,你说公司缺不缺这样的人,也缺,但他已经拿不到最好的待遇了,而且年龄越大身体也越差。
Q那你会怎么去建议他?
张云帆:我会让他去扩大能力圈,而不是只在能力圈里找突破。他的问题,本质上是只在能力圈里寻求收益最大化,这个思维是错误的,因为你不改变自己的话,最大价值是有极值的,只有改变了,变优秀了,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Q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芒格教大家要固守能力圈,但每个人肯定想开拓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怎么平衡?
张云帆:这就是道理只听一半。你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是赌运气,但是你把事情搞懂了,不就是扩大了能力圈吗?
原本芒格他们是不投苹果的,他们也不投高科技,因为看不懂。后来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做苹果的调研报告,也和乔布斯、库克保持交流,当观察了20几年后,苹果就在他们的能力圈之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而且这个赌运气,就算赌输了,问题也不大?只要你学会了它,把它内化成了自己的经验。
张云帆:这也是可以的,它叫有成本的试错。扩大能力圈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总得尝试,不摔永远学不会滑雪。一上来,你可以先拿企业2%、3%的钱去试一下,有了经验教训,再慢慢加码,但不要上来就拿全部利润去All in。你要把这个当作学费,而不是赌身家的赌资。
Q所以芒格会更多去研究失败,因为很多人会将成功错误归因,比如大家会说做企业,要大力才能出奇迹,就是要All in。
张云帆:这也是听话听一半,张一鸣是说大力出奇迹,但他从来没有All in过。张一鸣在抖音投了很多钱,但不是把今日头条所有钱都砸给抖音了,他们还投教育,收购pico,买游戏公司,人家有六个事业部。雷军做汽车的时候,也说All in,但你去看财报,他们做汽车花了多少费用?成功的企业,没有一家是真的All in的。
所以,我们应该翻译一下,All in是一种心态,它更多是表明大家要在新的增长点上全力以赴,不做小打小闹,但这不是要你把牌桌上的所有筹码都梭哈了。

02 聊自洽:没有物欲,喜欢探索底层逻辑
Q你刚刚还提到自洽能带给人幸福。
张云帆:对,我和雷军的知、行都不一样,但大家一样过得很开心。雷军的志向是产业报国,所以每天从早上工作到半夜,他很enjoy。我可能更爱玩一点儿,这也没问题,因为我的目标只是让自己和身边人幸福。
而且,我不认为人生选择有什么对错,也不觉得所谓的「有钱」,或者成功了,就要有优越感。Find your way很重要,比如有位纪录片制片人叫李洪海,他是首位从珠峰南北坡分别登顶的中国制片人,他就不追求商业上的成功,不关心这件事能带给他多少经济价值,他想要的是记录这个时代,这就能让他很幸福了。
Q但是我们每天都会从外界接收到很多具体的建议,很难做到不人云亦云。
张云帆:择其善者而从之。从之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改之——你有没有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搞清楚它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在不在能力之内。
举个例子,有朋友买了架私人飞机,做了装修很豪华,想飞哪飞哪,很棒,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这飞机加上每年的保养费用,可能要1亿多美金,对我来说还是有点贵了,我又不是马斯克,而且飞机对我的实际意义也不大。
当我把飞机从清单上抹去之后,剩下的东西就很便宜了,比如船、房车,都在能力覆盖之内,我还是一样很开心。哪怕有一天,我真的需要飞机,我也可以找朋友借,这是有解决方法的。
所以,当你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可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当然,还有一种叫作:我知道自己不需要,但我需要别人看到我有,或者说别人有了,我也要有。
这个需求蛮奇怪的。再举个例子,我没有贬低买车的人的意思,但很多时候,大家买豪车会双拼一些复杂的颜色,然后问我为什么永远都是选白色。我说我坐在车里面,又看不见外面是什么颜色,白色的用处是什么?夜晚追尾事故里面,白色车被撞的事故率最低,因为它更亮。
也就是说,我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别人都不太一样。
Q所以这是你不内耗的原因吗?
张云帆:我一直不知道内耗是什么概念。人只要一直保持做事儿就好了,我现在和你交流、采访,至少没有马上获得什么商业价值,但沟通很有意思,也是在做事儿。人一旦不做事儿,就意味着你的身心都停下来了,这样不会很boring吗?
Q前几年你选择了类似半退休的生活,这个过程中,看到其他人做事情,你不想重新回来吗?
张云帆:这些事我想过了就好,干嘛要做。
一件事情,我听他讲了很多遍,我想如果是我来做要怎么做,后面再问他做得咋样,和我想得是不是一致,这样就很好了。就像是做题,和别人对完答案相视一笑,一样很快乐。
此外,能激励你的,不就是金钱吗?但第一,金钱是有边际效应的,多了就没用。第二,它有时空挤占性,人只能活一次,有人今天选择去赚钱,因为对他来说,这是事业,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但对我来说,这个钱我已经用不上了,我干嘛不去航海收获快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你从来没有过物欲很澎湃的时候吗?比如有钱了,想要拥有一切。
张云帆:没有。
Q一刻都没有?
张云帆:没有。我很早就被雷军洗脑了,他和我讲过一个one dozen(十二分之一)的法则,即你永远不要买超过自己资产价值约1/12的东西。对我来说,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买过超过自己财富值1/10的东西。
同时,我也觉得炫耀的思维很奇怪。我的逻辑是,我只交比我优秀的朋友,我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我和这些朋友炫耀,他们可能会以为我在讲段子、抖包袱;如果遇到了比我弱的,我会考虑他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可以做他的sponsor。
当然,人的快乐有一部分来自于被人认同,但是你在展示财富的时候,真的会被认同吗?我觉得人性没有那么美好。
Q别人不会因为你真的开了一辆豪车就打心眼里认同你。《金钱心理学》里有个例子,路人看到豪车,只会想如果车里的人是我该多好,而不会在乎里面的人是谁。
张云帆:所以很多时候,人都是活在幻觉里。真正富有的人,不会这样去思考。他可能第一天还有炫耀的冲动,但10年过去,如果他还在展示富有,那是很傻的。
当然,可能会有人反驳,他们说被人羡慕嫉妒恨是很快乐的,就是那种你恨我,但又不能把我怎样的快乐。我只能说,我确实不懂。
Q快乐的来源有很多。
张云帆:从生理学上看,快乐不复杂。
比如你看到很美好的东西,就会产生多巴胺,但它的快乐比较低级,很快就会达到阈值;其次是内啡肽,你做出一道很复杂的数学题,或者运动,都会产生内啡肽;再就是肾上腺激素,比如极限运动是用行为去欺骗身体分泌肾上腺激素,它的作用时间很短但很强烈;最后,亲密关系和拥抱都会让人产生血清素,这也是抑郁症的治疗趋势。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喝酒躺平,麻醉自己,这就类似于镇静剂,去掉你负面的东西,看起来就是正面的了。
当你搞懂事物的底层逻辑后,其实你究竟想追求什么,应该做什么,都很容易弄明白的。
举个例子,我让女儿打扫房间,这个过程她是有付出的,任何事情稍有难度,完成后都会分泌内啡肽,这是她的第一层快乐。然后,我会用语言夸她,给予她一个拥抱,她获得了血清素。最后,我还会奖励她吃巧克力,糖能穿过血脑屏障,给予人能量。
所以,本质上看,这件事是我让女儿干活儿,但她也从中获得了非常多快乐。只要你理解了原理,就可以把事情做得很棒。
Q你是一定要把所有事情的原理全都搞清楚吗?哪怕只是让女儿打扫,其实你脑子里已经闪过了这些东西。这样你不累吗?
张云帆:不累,很有乐趣。这就回到了之前说过的头脑体操。刚刚举的例子,是在脑里模拟了一遍完整的奖励循环,这套逻辑同样可以用在公司上面。
Q你之前说你在大脑里模拟过的公司,可能超过了1000家。
张云帆:对。我会思考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是我该怎么做。它做得不如我,我会觉得他们管理层不够有智慧;跟我想的一样,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如果比我牛,那就要认识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很有意思。
你看印度的得道高僧,长期冥想,旁人看着可能很枯燥,但其实他的脑电波一直处于很高的兴奋状态,比很多人做极限运动,上市敲钟时的电波还要高。我从来不信宗教,但我观察到就是,很多大师能通过大智慧,获得快乐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但很多人可能不会像你这样,去弄明白各个领域的事情。比如一个医生,在自己领域有所成就,但不会去搞懂投资方面的逻辑。
张云帆:我也不是要成为全领域专家,搞明白和成为专家还差得很远。比如我造不出原子弹,但我可以理解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我烧不出陶瓷,但我知道陶瓷要在什么温度才能烧出来。
Q你的求知和探索,会在哪一层停下来?
张云帆: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的知识不是无限的,它是有限的宇宙拼图游戏。我拼到哪一层,只是取决于我刚好拼到了哪一块。
我也不会焦虑,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拼完整个拼图,但我大概知道这个拼图有多大,我得到一块拼图的时候,知道该往哪里摁,怎么和其他拼图连接起来。而有些人可能认为世界是无限的拼图,他只做自己领域的拼图,成为一个超级专家,就停止对外探索。

03 聊成功:要对知识诚实,做好时间管理
Q你刚刚提到,雷军的志向是产业报国,你只是想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你是怎么连续成功的?
张云帆:成功分大小。我做YY,做完美世界游戏,只是在小领域里有些成功,顶多就是提供了一个工具或者内容供人消费,你不玩我的游戏,也可以玩《王者荣耀》。
做过的事情里面,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可能是纵横文学,它好歹给写书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前他们只能写了小说,发在BBS上面,但在纵横文学,他们真的能挣到钱,成了全职作家,人生命运都有改变。
而和雷总相比,小米改变了整个中国山寨机的生态,改变了上千万中国人的科技生活方式,我很敬佩,但我自己做不到也不想做。Anyway,我们还是要知行合一,在自己世界观里做到求仁得仁,不要强求。
Q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也没有那么宏大的志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内心平和,让身边人幸福,为什么只有你张云帆能成就一番事业?
张云帆:第一,肯定是碰上了时代的红利,如果我重生到此时此刻,也不一定能行。因为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增长,有巨大的制度释放红利。所以这真的属于投胎投的好,否则你可能一生都抓不住一次机会。
第二就是刚刚说的,你有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有没有花心思,把读来的道理都内化了,能不能做到不要摇摆,东折腾一下西折腾一下。
第三是最简单的,就是勤奋。雷军的成功是什么?他早上七点多就起来了,工作到晚上四五点还不睡觉,三十年如一日。
Q这个算不算天赋异禀,精力充沛?
张云帆:跟锻炼有关系,而且这也有一套科学原理在,搞清楚后,你的日常运转会好多。比如人进入深度睡眠后,恢复速度很快,一天只要两个小时就能保证精力充沛了。
而且,对于很多大佬来说,时间颗粒度会切得非常细。雷军几乎不会有两个小时的访谈,一般都是半个小时、15分钟的时间颗粒度,高效管理。我退休之前,也会有颗粒度闹钟,一天分成几十块儿来弄。
所以说,大部分普通人有这样管理过自己吗?比如你每天看两次书,一次15分钟,再每天运动半个小时,这很难吗?不难,就是做不到而已。如果又不运动又不想学习工作,然后说自己没有成功,这我真的没有办法。
Q别骂了,别骂了。
张云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时间管理,是取得世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
因为我实在见过太多了,普通人完全没有时间管理概念,大部分人是既来之则安之。举个例子,很少人会对阅读做时间管理,但我一本书都会买实体和电子两个版本,保证我不管去到哪里,都能不间断阅读。
Q你之前说你从7岁开始,一天读一本书,现在还在坚持这个习惯吗?
张云帆:当一件事情成为习惯之后,你就会忘记了,不会再去想自己一天读了一本书还是两本书,就好像你不会去想自己一天有没有吃三顿饭一样。读书对我来说,就是吃饭刷牙。
Q运动也是吗?
张云帆:运动还是需要强迫自己,因为人是有惰性的,需要强迫的力量。我会建立一个机制,去找比我更喜欢运动的人PK,比如我的爸爸。所有项目你都可以这样做。
Q可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很多人也很上进,规定自己一年要读多少本书,而且坚持了下来,但改变似乎微乎其微。
张云帆:还是那句话,你有没有把那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方法论。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量变不一定就能引发质变。
芒格、巴菲特可能真正内化掉的道理,也就几十条,他们没有告诉你要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是要你对知识诚实,但凡你对知识不诚实,一定会有后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对知识诚实,要怎么理解?
张云帆:之前我去上海,有个朋友约我去他青浦的公司吃饭,但我不知道青浦具体在哪里,我就联想,觉得青浦和杨浦好像差不多,而且人家一个大老板,公司应该不会离家特别远,所以我以为过去也就20多分钟。可结果他公司在上海和苏州交界,昆山附近,过去要两个小时车程,最后弄得我非常疲惫。
这就是对知识不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应该查资料,实事求是,而不是拍脑袋。同样,我们今天的对话,诚实也是贯穿始终的,我们要对欲望诚实,不能得陇望蜀;要对道理诚实,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它。
所以芒格之道就是,想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内化,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其次是对它诚实,不要嘴上一套,做又是另一套,最后就是时间管理。只要坚持这个去做,三五年以后,你怎么都会有相当不错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