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六县”古徽州,孕育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当来自海外的文旅达人、网红博主相约千年徽州,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7日—19日,“老外讲故事·相约徽州”主题活动在安徽黄山举行,来自英国、阿根廷、俄罗斯和波兰的国际友人,前往黄山市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徽州故土,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体验“创意黄山美在徽州”。

位于黄山歙县的徽州古城,鱼灯元素随处可见。这盏来自600多年前的徽州汪满田鱼灯,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古徽州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传承至今。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通过舞鱼灯表达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今年春节,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通过脸书推介歙县鱼灯,这条“有故事的鱼”开始在世界舞台展示徽式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外国友人在黄山 黄于悦 摄(下同)

在鱼灯制作工作室里,第一次接触徽州鱼灯的俄罗斯生活博主飒纱(Sasha)在了解鱼灯背后的文化故事后,用自己的理解为鱼灯绘上符号和花纹。鱼灯造型古朴生动,色彩活泼跳跃,瞬间扮“亮”教室。“这盏鱼灯为生活添加了色彩,我很喜欢。”以鱼为形、以竹为骨,鱼灯在飒纱的手中翻舞,向世界传递来自千年徽州的美好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飒纱(右)和艾伟平绘制鱼灯

徽州人善于用智慧将身边的事物创造出新的内涵。在他们手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可以创造出一门剪纸艺术,逢年过节或是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门窗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

在歙县,剪纸除了其传统的装饰作用外,还融徽州山水、自然风光、民俗故事为一体,将徽州风情用剪纸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徽州剪纸工艺更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为一种艺术珍藏品。

走进歙县徽州古城里的吴笑梅剪纸手工体验馆,各式各样的徽州剪纸作品和文创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在徽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吴笑梅的指导下,外国友人剪出各种抽象的线条。随着剪纸展开,纸面上灵动的花卉图案,让每个人都发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体验剪纸

除了立体纸雕灯、主题窗花、套色剪纸等作品外,吴笑梅还把十余种徽州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打造出具有徽州风情的徽州剪纸主题时装。“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让这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来自波兰的国际教育专家文怡(Malgorzata Wyszkowska)说道。戴上剪纸耳饰,她和飒纱、卡琳一起穿上剪纸时装,把徽州古城墙当作秀场,在夕阳下留下了一场颇具徽州韵味的时装秀。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