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亚洲新人单元入围作品,印度影片《异羽之鸟》的中途,看到小主人公索尼娅终于带上眼镜,回到课堂的一刻,我涌起一股非常强烈的鼓掌冲动。

在众多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爵电影论坛里的“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

该活动邀请了香港资深导演、监制尔冬升,与8位香港新生代演员,进行了两轮对谈。对谈期间,尔冬升数次给8位演员打气,让他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把自己对表演的热爱与渴望,传达给到场的嘉宾和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8位香港新生代演员大都是凭借针对香港市场的本地电影崭露头角,因此在内地的知名度与他们的演技实力并不匹配。于是,这场论坛就带有了“求职”的色彩。

尔冬升坦言,香港近几年之所以拍那么多现实题材的“四字电影”,香港新生代演员之所以拿了奖还缺戏拍,就是因为环境让人被动。这次借着上影节的金爵论坛,尔冬升把8位非常有实力且努力上进的新人,推到了行业视野的最前沿。

这8位也不负期待,在现场呈现出的状态阳光、自信,存在感十足。毕竟都是被各种“最佳新人奖”肯定过的实力派,有骄傲的资本。尔冬升表示,他非常鼓励年轻演员去追求奖项。专业奖项带来的行业认可,是新人积累“存在感”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地的新生代从业者也不乏“存在感”强烈之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作品带来了骄傲。

比如《这周五的游乐场》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两部去年还在上影节参加创投的项目,今年就得以展映了。

去年两部影片都是“制作中项目”,在现场展示了15分钟的片段。还记得当时评委们对它们并不那么看好,指出了一些不足,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两部影片也都没有入选最后的电影项目创投荣誉发布名单。

然而,一年过去后,《这周五的游乐场》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不仅完成了剩余的拍摄及后期制作,还回到了上影节。前者入围了亚洲新人单元,并斩获最佳影片奖;后者作为华语新风单元的展映影片,两个场次均早早售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终究是一个作品说话、成品说话的行业。对于创作者和从业者而言,没有什么比作品刷出的存在感更可贵、更值得骄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