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市任城区聚焦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化“12351”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济北新区、运河新城“两城同建”,加速港区、园区、城区三大经济板块融合联动,推动招大引强、乡村振兴、文化“两创”、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5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力攻坚突破制造强区、港航经济、重大项目、商贸流通等10项重点任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当前,任城区正加快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全面塑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科技创新浇旺老树新花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任城区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列为制造强区建设“六大行动”之一,助推科技产业动能释放、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熔制、冷却、毛坯、检验……在山东恒圣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约13—14分钟就有一只高纯度石英坩埚成品出炉,它将作为熔制硅材料的重要工具,用于生产半导体单晶硅和光伏单晶硅。

“石英坩埚可在1500℃高温下连续工作,用来盛装熔融硅并制作成晶棒,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特性。”山东恒圣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任仲勋介绍,随着光伏、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石英坩埚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一期在去年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8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

围绕科技创新,任城区把工作重心聚焦到产学研对接上来,抓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研发经费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创新生态优化升级“五项重点”,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育新枝栽新苗”,同时也离不开“养老树发新芽”。近年来,任城区进一步挖掘企业技改需求,顺应产业升级“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持续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传统产业发展装上发展“新引擎”。

前不久,恒旺工程机械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在济宁运河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标志着恒旺这家以电商贸易起家的企业迈入向实体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公司营业额同比增长39%。”山东恒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伟介绍,公司围绕“互联网+工程机械”,建立跨境电商运营中心,通过线上平台等将产品输送至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建立起全球物流网络和零配件供应体系。

“别的企业多是先有产品再拓市场,我们正好反过来:起初以贸易起家,开拓出市场后又倒回来开始搞生产、做实业。”刘小伟认为,实体产业不仅能确保产品供应,更能保障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国际客户信赖。目前,恒旺机械每年将营业额的5%投入产品研发,成立工程机械、钻探设备制造和桩机设备制造研究院,突破核心技术壁垒,生产挖掘机、推土机、钻探机械、压路机等百余种工程机械设备。

不仅如此,当地聚焦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围绕突破制造强区,谋划培育“1231”产业体系,工业技改和制造业技改投资增幅近两年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推动了食品医药、环保板材、绿色包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宇经济赋能现代服务业

作为济宁市主城区,任城区发展服务业具有天然优势。当地在全面扩内需促消费上加力提速,构建更具活力的主城区消费投资创业高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消费潜能,突出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消费需求与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任城区重点培育发展楼宇经济,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任城区仙营街道不足3平方公里,却通过发展楼宇经济汇聚了近4000家服务业企业。位于大唐高鸿科技大厦的潘多拉饮食集团总部,6名“85后”创业青年颠覆传统食堂模式,把食堂做成集美食、休闲、消费、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不仅连续多年为华为“团餐”服务,还争取到阿里、网易、百度、京东等头部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近年来更是将业务辐射到东南亚国家,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食堂运营商。潘多拉集团总裁办主任由玥宝介绍:“2023年,集团整体营收近1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济宁市业务同比增长107%,未来计划登陆港股主板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宇经济是助力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创新性企业的聚集,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近年来,任城区立足电子信息和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优势,制定了“一带两核多点”的楼宇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打造高质量的楼宇经济集聚平台,吸引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企业入驻,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创新,既可以是以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也可以是以新概念做好新兴产业。”山东医安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说。山东医安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将“医”“护”结合,培育医疗辅助、陪护、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打造一站式智慧陪护中心、居家养老指挥中心,既提高了居家养老的质量,降低了医疗机构的用工风险,还为40至50岁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目前,公司以济宁为中心,辐射济南、枣庄、德州、临沂等周边地市和省外11家医院,2023年营业额同比增长超10倍。

聚焦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任城区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相互赋能。今年,任城区计划培育10栋税收过千万商务楼宇,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不仅如此,当地还聚焦培育新型消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数字产业大厦等6个电商园区发展壮大,争取今年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

港航经济开辟发展新航道

如何构建开放格局,打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当前,任城区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开放合作、内联外畅,促进资源要素便捷流动。一方面融入区域发展大战略,拓展招商大平台,同时畅通内联外畅大通道,将港航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持续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

全自动场桥、无人集卡、磁钉定位导航……位于运河支流龙拱河畔的龙拱港,随处可见自动化、绿色化的生产场景。作为全国、全省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龙拱港打造了近零排放示范港,是全国第一家实现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运行的内河港口。2022年以来,龙拱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8万标箱,已开通济宁至武汉、重庆、长沙等航线21条,为周边企业提供低成本物流运输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龙拱港设立了山东省首个内河水路运输海关监管场所,外贸集装箱可在家门口报关“出海”。此外,龙拱港9.2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也将于今年6月主体完工,从而实现向西对接“一带一路”、向东连接青岛港和日照港、向南连接长江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格局,将龙拱港打造为北方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内河港口,为任城区实现内陆向沿海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任城区将抢抓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物流、贸易、产业一体发展,加快港区、园区、城区深度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内河经济新廊带。坚持“以港聚产、产城融合”,打造百亿级钢材加工制造基地和百万吨级粮食物流加工贸易基地,培育百万吨级碳材料加工产业。在龙拱港作业区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百亿级港产城融合园区,全面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

不仅如此,任城区致力于培育壮大港航物流贸易,精准对接京津冀、晋陕蒙,拥抱长江经济带、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扩大经贸往来“朋友圈”。今年,当地将加快龙拱港智慧化港口迭代升级,争创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试点。同时,实施集装箱运输倍增行动,推动大宗物资运输“散改集”,放大济宁万州航线效应,力争港口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万标箱。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质生产力助力下,2023年,济宁市任城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58家产改重点企业营收突破百亿。高企总量突破160家,新增省市级创新平台24家、产业紧缺人才302人、高技能人才2209人,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首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今年一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18亿元,同比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