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功能最大的确实是张良

首先,化解项羽攻击刘邦这一秘密军事行动,是张良的功劳。

《史记 高祖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项羽入关前,刘邦派人把守函谷关,被项羽攻破。

项羽入前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准备在关中称王,以子婴担任丞相,占有了全部的珍宝。

张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听说后大怒说道:明天早晨饱餐士卒,将击溃沛公的军队!

当时项羽率领的40万诸侯联军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率领10万军队驻扎在霸上。

项羽那边都在做战争准备了,刘邦对此却毫不知情,也没有防备。

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担心张良的安危,于是私下把这事告诉了张良,张良听说后,大吃一惊,又把这事告诉刘邦,刘邦见到项伯后,极力拉拢项伯,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并要求项伯向项羽解释情况,并且答应明天一定到鸿门亲自向项羽道歉解释。

项伯救张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项伯跟刘邦不熟,刘邦之所以能够说服项伯,张良是关键原因,张良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刘邦化解了一场战争。

试想如果没有张良,当项羽突然率领40万大军攻打刘邦之时,刘邦能顶得住吗?很难说。

其次,项伯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史记 项羽本纪》: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伯回去后,对项羽作了详细解释,并说刘邦第二天会亲自来解释,要求项羽放弃第二天的军事行动,项伯说服了项羽。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父,也只有他能说服项羽,换了别人,包括范增,都很难说服项羽。

鸿门宴中,当范增召来项庄舞剑想趁机杀死刘邦时,又是项伯用身份护住刘邦,使得项庄无法成功,如若不是项伯,刘邦还真有危险。

项伯这样帮助刘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在张良的面子上,要知道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项伯来通知张良,就是为了报恩,他帮助刘邦自然也是为了报恩。

最后,张良在鸿门宴中的表现非常重要,是刘邦能够脱困的原因之一。

起初,鸿门宴一共有5个人参与,分别是: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鸿门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唯一依靠的就只有张良,项伯至少明面上还是项羽的人。

当项庄舞剑被项伯挡住,无法伤害刘邦时,张良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赶紧找樊哙加入,于是樊哙冲入宴会。

樊哙进入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震慑范增。

范增用项庄企图杀刘邦,但未能成功,但范增明显不会放弃,还会想其它的办法杀刘邦,在场的只有刘邦与张良,张良明显不可能帮刘邦挡剑,但樊哙可以。

樊哙一进入宴会,项羽就不自觉地握剑起身,吸引了项羽及众人的注意力,暂时让刘邦有所解脱,从侧面保证了刘邦的安全。

二是由樊哙向项羽申诉。

樊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小看樊哙,他是刘邦手下打仗最勇猛的将领,而且还是刘邦的连襟,又有远见,曾劝刘邦不要居在秦皇宫之中。

樊哙亲自向项羽解释,说刘邦进入咸阳什么东西都不敢用,只为等项羽到来,封堵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和意外。

不同的人向项羽解释,显然有不同的效果,刘邦之前已经解释过一遍了,项羽是听从了,现在樊哙又解释了一遍,项羽也是默认了。

樊哙是张良为应急找来的,樊哙的出现确实为刘邦脱了困,张良与樊哙都在鸿门宴上有功。

张良与樊哙私下一起离开时,又是让张良断后并解释,刘邦不辞而别,项羽也没有追究,这说明项羽清楚范增要杀刘邦,默认了刘邦离开。

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刘邦离开后,张良把刘邦转交的礼物交给项羽与范增,并设法让项羽接受了礼物,范增虽然不接受,但刘邦已经离开,范增也没法再杀刘邦了。

张良为刘邦成功断后,确实起到了作用,这同样是张良的功劳。

张良的作用是在谋略上帮助刘邦,刘邦能够赴鸿门宴并且毫发无损,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战略,虽然项羽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杀刘邦,但在整个过程中,张良对于事态的判断与把握是最强的。

在整个鸿门宴中,张良消除了项羽可能发起的战争,并且促成了鸿门宴,同时又在宴会上保护了刘邦,还为刘邦断后

所以在鸿门宴中,张良功劳最大,樊哙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