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北京清华大学的主楼报告厅热闹非凡,众多学霸交头接耳,竟都是在讨论同一个人!

“来了来了......”

随着众多人小声的惊呼,一个身影逐渐显现,他年轻的面容,谦逊的态度让人大感意外。

“他就是陶哲轩?”

“听说他8岁高考就得了760分?”

报告厅内议论、疑惑声此起彼伏,他们要问的专业问题有很多,却在看到陶哲轩本人后,开始变得有些“八卦”。

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这位在鲜花与掌声中成长起来的“神童”,本身就是值得众人议论的对象。

而且,听说他的智商比爱因斯坦还要高,这样的人物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的如今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童之名,逐渐显现

世上有很多年少成名的“大才”,举凡大才,行事多少有些怪诞,这似乎是世人眼里默认的定律。

那些所谓的“神童”,自小就有别于常人,教育方式、成长环境参差不齐,似乎总有些难容于世。

若是说有一个世界瞩目的天才,他和你我一样过着最普通快乐的生活,不同的仅仅是他比你我要聪明多些。

想必有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可置信,这又怎么可能呢?天才陨落的例子同样不在少数,可事事皆有例外。

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陶哲轩,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例外”,他的经历在众人听来犹如故事一般。

陶哲轩的父母都是香港移民,父亲陶象国是收入不菲的儿科医生,医术高超,在当地很有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梁蕙兰曾是某中学教师,在香港大学拿过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一等奖学金,两人在大学相识,走到了一起。

1972年他们移民澳大利亚,三年后陶哲轩出生,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两人很是高兴,梁蕙兰更是为了给他更好地照顾,辞掉了自己的工作。

对于初次为人父母的大人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都是家庭的重中之重,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对于他们的重视,年幼的陶哲轩未给出丝毫的反应,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数字的奇妙无穷。

父母很快发现,陶哲轩似乎和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手中把玩的积木,只要是带有数字的,他都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整齐。

这种无师自通让初为人父母的两人有些惊讶,陶哲轩不过才2岁,难道就知道数字的大小了?

这个疑问很快被陶哲轩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他不仅自己能把积木按顺序排列,还可以教别的小朋友识数。

陶哲轩对于数学的敏锐实在令人称奇,之后的表现更是让父母意识到,他的智商绝非常人可及。

父母观察后发现,他用陶象国书房里的打字机,比照着课本,竟能打出通篇的文字,这对数字顺序的控制与生俱来,当父母的自然欣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陶哲轩就被父母送去了当地的一所私立小学,但是年龄差让他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

一段时间过后,陶哲轩便被退学回家,这让他的父母意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不容易忽视。

在陶哲轩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的父母也在努力得适应着新身份,力求做到知错就改。

他们把陶哲轩正常的送到了幼儿园,课余闲暇,便由梁蕙兰亲自教授他小学的数学课程。

她也并非是一股脑的输入,恰恰相反,梁蕙兰只是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而且她渐渐发现,陶哲轩自学的效率很高。

不到5岁,陶哲轩就学完了整个小学关于数学的课程,这对于一个按照常理来说还未上一年级的孩子,实在有些耸人听闻。

他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7岁自学微积分,8岁半进入中学就读,他与数学玩在了一起,他们是最好的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陶哲轩的日常,这时候的他相较于同学年龄更小,但他已经有了一种超脱同龄人的成熟。

与之前的小学经历不同,陶哲轩与同学相处的很好,在体现他智商的同时,他的情商似乎不应该被人所忽略。

但是,与你所想象的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不苟言笑的“小大人”不同,陶哲轩依旧保持着他年龄该有的童真。

经常的丢三落四,在教室的走廊里跑跑跳跳,活泼的身影总是能吸引不少人的视线。

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合作,他的这些“坏毛病”才渐渐地被逐一改正。

陶哲轩在校时,参加了一次考试,取得了760分的好成绩,根据这等分数,他可以直通大学的校门。

此“战”之后,陶哲轩声名鹊起,“神童”、“天才”的名号被众人喊得响亮,他的父母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绩斐然,赤子之心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按说陶哲轩这样成绩,已然可以让他进入到一个好的大学就读,他的聪明才智势不可挡。

但是,陶哲轩的父母并没有贪念于他的“神童”名号,人生并不是一个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考验耐力和品格的马拉松。

为了所谓的名人头衔,而顺势把孩子送入大学,这样的选择一时来看未必有什么不对,但长此以往,孩子的未来又将如何呢?

陶哲轩的父母自从知道他的与众不同以来,既有着望子成龙的期盼又有着中途夭折的后怕。

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教育天才儿童的资料,自然也就见多了天才陨落的例子,他们考虑的是陶哲轩长久的发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陶哲轩现今所收获的鲜花和掌声并没有挡住其父母的双眼,他们有责任保障他的未来。

但掌握的知识已然对陶哲轩没有了吸引力,所以在他9岁的时候,便进到了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进修数学和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吸收起来知识的速度几近罕见,让众多大学生头疼的两门科目对于陶哲轩来说游刃有余。

陶哲轩学习多以自学为主,他很喜欢阅读关于数学的书籍和研究,这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

他并非把数学当成是一门可以学习知识的学科,而是看做游戏,在这浩瀚书海,他自得其乐,融会贯通。

三年过后,父母并没有把他送入任何一个发来邀请的大学,而是让他继续留在中学里学习,巩固其他学科。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所依靠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一门知识,只有在熟悉各个领域之后,抓住内在关节,自我总结出来的才是真理。

每个学科之间都有相通之处,单一的终究走不长远,这不是陶哲轩父母所期望的,这也并非是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哲轩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在各个领域不断进步,语言、艺术、科学、历史,他严于律己,齐头并进。

不过,陶哲轩最拿手也是最感兴趣的还是数学,这里面众多的命题和未知吸引着他的全部身心。

陶哲轩11岁到13岁,连续三年参加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连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的好成绩。

他“连中三元”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在年仅13岁的年纪获得如此殊荣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

之后,集中在他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众多的专家学者想要一睹这个“小天才”的真实面目。

格罗斯教授为陶哲轩检测了智力,得出的数据让他欣喜若狂,高达230的数值似在表明他的前途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要知道,爱因斯坦的智力是165,已是世界公认的伟人,陶哲轩顶着这样的智力光环,实难猜测他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哲轩在中学取得了耀眼的成绩,14岁便进入到弗林德斯大学学习,仅仅两年的时间,他就把荣誉理科学位拿到了手。

之后,他美国留学,潜心研究,年仅21岁便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数学领域已是公认的天才。

他的思路广阔无垠,面对不同领域的问题,他都能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找到解决之道。

这样的人才自然被众多高校争抢,当时甚至有一种声音,如果你的研究失败了,一个办法是推倒重来,另一个办法就是让陶哲轩对其感兴趣。

陶哲轩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在他24岁那年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教授,他自然也是最年轻的那一位。

他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可满身传奇到底让他被众多学子瞩目,他和学生们年纪相仿,兴趣相投,上起课来异常有趣。

陶哲轩并非是严厉古板的类型,他有着符合年龄的活力与跳脱,或许冥冥中自有定数,在这里,他遇见了相守一生的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牵手相恋,结婚生子,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始终如一的就是他对数学的热爱丝毫不减。

他还会参加数学竞赛,并且从事数学研究,这两项选择看似统一,实则内里各有乾坤。

数学竞赛的时间较短,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大脑的飞速运转,无论好与坏,都有一定的结果。

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的知识,惊人的耐力、广泛的知识面、面对失败的勇气缺一不可。

得益于少年时父母的精心培养,陶哲轩并不是只钟于数学的“算呆子”,他在为人处世方面自有智慧。

2006年,陶哲轩获得了在数学界有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他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荣获此奖的第二位华人。

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这是荣誉亦是勉励,陶哲轩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态度,他的脚步还将持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身清华,未来可期

陶哲轩的成长环境让他不会使用中文,但是父母带有中国式的教育对他的影响很大。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瑰宝,父母总会不由自主的为他讲述中国文化,这血脉流淌,终是难以舍弃的一部分。

陶哲轩在父母的影响下,对中国文化很是感兴趣,据陶象国所说,陶哲轩所持有的谦逊、严谨和初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声名也渐渐的传回国内,收获了众多粉丝,有的年轻学子就是因为他才爱上了数学,并以此为乐。

陶哲轩吸引众人的,并不仅仅是“天才”的名声,他与人合作的能力,敏捷的思维,大胆的创想无不精彩。

他经常调侃自己,能获得现在的成就不只是他个人的努力和思考,关键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很好地合作者。

不同的领域他都有参与,与人合作并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陶哲轩说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在旁人看来,他又何尝不是巨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人当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陶哲轩自有一股执拗,当一个问题被他轻松解出却有些不明其意时,他并不会为此得出结果而沾沾自喜。

这不是他的目的,他总是要刨根问底,这问题所考察的是什么,隐藏的信息又是什么。

只有把每一个疑惑理清,这对陶哲轩来说才算是有了结果,就是这份认真吸引着更多的人。

所以,当他要来中国的消息一经散开,许多年轻学子异常激动,人总是会对强者带上各种的标签。

2009年12月23日,陶哲轩现身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一时间,人潮涌动,议论声长久不息。

说起话来,众人才发现,这个大不了他们几岁的榜样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他们之间毫无阻隔。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数学问题,陶哲轩都一一做了解答,他耐心十足,丝毫不见天才之名加身的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哲轩从不以外人赋予的名声标榜自身,对于他而言,数学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在其中寻找乐趣,从而收获。

与数学玩游戏是他的初心,陶哲轩认为人生一世,快乐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他的兴趣就是他的一生热爱。

之后的时间里,陶哲轩依旧活跃在各大领奖台,年少成名不被名声所累,异于常人却能融入凡间,这是他的独有魅力。

在生活中,他同样会追动漫,会抢红包、会跑步、会健身、会发布动态记录美好,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不同于一些人的是他的坚持与热爱,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他一步一个脚印向最高峰攀登,矢志不渝,未来可期。#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