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阿勒泰地区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带动了新疆全域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掀起了一波民族地区旅游热。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旅游产业既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也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建设、增加农牧民就业机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近年来,各地正将旅游视为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的主战场。旅游业也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市场日渐火热,各大景区拔地而起,旅游接待能力迅速攀升,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家家点灯、户户放炮”的旅游接待热闹场景。然而,火爆之后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例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形式单一且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投资拉动作用不明显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亟待改革和创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旅游业是能高效快速助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理论遵循。各地应整合民委、文旅、住建等各方面资金,集中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等旅游品牌和文化遗存,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传承、保护和弘扬乡村文化,以文化先行推动村镇品牌建设。将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形象塑造中,增加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与农牧业融合的新业态供给,利用特色节庆活动系统性培育地方节庆品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结构单一,靠天吃饭,一般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商贸、运输、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开发等,进一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民族地区乡村要想发展旅游业,改善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有旅游发展前景乡村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水、电、路、讯、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着力整治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通过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文化多元、风俗各异,各地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也形成了“百里不同俗”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培育不同的乡村旅游IP品牌产品,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培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打造乡村旅游产品,着眼于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针对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民俗体验型和现代农业展示型等不同的发展类型,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康体养生休闲、民俗风情体验、亲子拓展活动等特色旅游活动。让民族地区成为绿色生态旅游胜地。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宣传营销推广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包括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此外,要梳理出一套服务的标准和流程,让民族地区的农村群众学习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做好乡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要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增强服务的规范性,赢得游客肯定,提高游客回头率,让旅游业助力服务美好生活,成为民族地区实现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

作者:杜明燕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孙柏月(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