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官呀,残疾人真的太苦了,要是能有一只完好的腿,我们宁可不要赔偿……”在调解现场,原告家属发出这样的哭诉。日前,闽清法院池园法庭妥善调解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两被告现场履行到位65万余元,成功帮助两个家庭和一企业纾困解难。

工厂员工无证作业酿事故

困难伤员起诉要赔偿

据了解,张某是一工厂的员工,在2023年8月的一天,张某无证驾驶装载机在工厂门口清理沙土,张某在倒车时未察明车后情况,未确认安全后倒车,碰撞装载机后方停在路面上的由李某驾驶的二轮电动车,造成李某受伤及车辆损害的交通事故。

经交警部门认定,由于张某无装载机驾驶资格,且倒车时未注意后方安全,认定张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李某无责任。经医院治疗,对李某右肢膝盖以下进行截肢处理。后李某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经鉴定李某的损伤构成五级伤残。李某便以张某、工厂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两被告赔偿各项损失共计78万余元。

“下沉式”多元解纷

纾民困解民忧化民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受理立案后,承办法官翻阅卷宗详细了解案情,认为案件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具备调解的基础和可能,便对双方当事人展开走访调查。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我们家经济收入的来源,家里正在盖房子,现在实在是太困难了……”,李某因截肢在家休养,李某的家属对法官哭诉道。

“前两三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工厂停工了,这好不容易复工复产,工厂才刚开始步入正轨,就遇到这种事,如果不处理清楚,事情一直闹,会影响工厂正常经营……”工厂负责人向法官讲述其经营企业的辛酸苦楚,希望法官组织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查明,张某的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正处于刑事诉讼一审阶段,张某向法官表明,其经济能力有限尚有子女需抚养,想要取得受害人谅解,争取从宽处理。

承办法官经过综合考量,既为了受害人李某可以及时拿到赔偿款,减少诉累,也为了张某可以得到受害者的刑事谅解,从轻、减轻刑事处罚,又为了工厂能尽快解决纠纷,保证工厂正常经营生产,从而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调解目标,承办法官立即启动多元联动调解,联系此前在白中镇设立的法官工作点,由池园法庭、白中镇劳动保障所、白中镇司法所共同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现场履行了纠纷

温暖良善为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调解过程中,因案件赔偿金额较大,双方对赔偿金额及给付时间存在争议,调解一时陷入了僵局,一下午的调解未果,双方当事人均不欢而散。

当日晚八时许,承办法官考虑到张某第二天刑事案件即将开庭审理,如张某未能取得受害者谅解,待张某被刑事判处刑罚后,本案交通事故的调解难度将大大增大,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也将激化。再者,受害人李某赔偿款无法及时拿到,其维权之路将被拉长。

思量过后,承办法官决定再次组织调解,便叫回张某与工厂代表到池园法庭,同时电话与受害方代理律师及家属沟通,法庭工作人员与当事人耐心沟通,结合法理与情理,疏导各方当事人的情绪,疏通纠纷的矛盾点,经过4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在当晚12时许促成各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工厂与张某分别一次性赔偿50万元、15万余元给李某,并约定于次日一早签署调解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翌日,工厂与张某如约签署调解协议,并当场一次性给付全部款项,承办法官前往受害人家中,给李某签署调解文书,在李某收到款项后,向张某出具了刑事谅解书并同意息诉息访。至此,本起交通事故得到圆满解决,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如果直接判决,一纸文书虽能够了结案件,却不一定能够解开当事人‘心结’,‘心结’没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在判决背后,更要体现温暖良善的安抚,要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秉持‘如我在诉 ’的办案理念,以能动司法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亮。”承办法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