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积极发展“跨村联建”新模式 撬动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东营市利津县:积极发展“跨村联建”新模式 撬动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1日讯东营市利津县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把党组织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起来,携手开发资源,在发展产业中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这几天,在利津县陈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索镇村种植户于福安的20000斤“临合蜜”甜瓜正有序称重装车,发往天津、济南、青岛等地。而在以前,于福安所在的索镇村还主要以种植西瓜为主,规模小、产量低、价格还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合蜜”甜瓜产地临河村,位于黄河滩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大,为种植瓜果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每亩收入也从以前的3000元逐年提高到现在的15000元。得益于良好的产业效益,联建片区内的索镇村、新立村等也加入到甜瓜种植产业,临河村则为他们提供种苗和管理技术的支持。时至今日,“临合蜜”种植基地已发展5000多亩1200多个标准大棚,年产值超过了7500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17个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和集中抱团发展。

索镇村种植户于福安说:“连成片,产量高了,瓜也多了,大客户也就能进来了,这样呢,对价格稳定性也有一定好处。我种了现在有八亩多地,要是一年整个下来完成了,在十来万块钱上。”

除了临河村的甜瓜种植产业,联建片区充分发挥各村技术、人才、土地等不同优势,道口村苹果、新立村蔬菜产业也都逐渐发展起来,实现了从“头雁”领跑到“雁阵”齐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联营是跨村联建的核心,是村庄融合的助推剂。产业发展过程中,面对有的村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基础;有的村资源资产利用率低,无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为此片区党总支把产业联合作为实施“跨村联建”党建模式的重要抓手,把联建各村的资源、产业、生态、文化、地理等优势嵌入“产业链”,逐步形成组织联建、产业联营、资源整合、治理联抓、共建共享的局面。

陈庄镇新发片区党总支书记左名杰说:“通过跨村联建,我们把片区里的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村,我们通过‘以强带弱’,逐步地帮他们改造提升。我们每周都会把党总支委员们集中起来议事,共同协商解决一段时间以来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以来,利津县紧紧抓住全省“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县重大机遇,划分76个联建片区,全部成立党总支,整合各村零散资源,推动共建共富;出台1+6系列文件,建立常态化跨村联建推进机制,成立县级共富公司,投资2730万元,支持跨村联建产业链主项目24个,带动配套项目22个,撬动社会资本5595万元,打通了党组织引领片区资源整合、跨村治理、产业联动的“高速通道”。

闪电新闻记者 陈海涛 利津台 李喆 魏鹏程 东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