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纪委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联合中国社会科学网持续推出【文成有廉】栏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专家学者,就严守党纪国法,深化落实《行为规范》提出的“十个严禁”要求,畅谈认识体会,交流经验做法,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学术道德,引领良好学术风尚,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编审,《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兼职教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先秦史。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对办好学术期刊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主管部门首次就学术期刊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术期刊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办好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向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和管理,创新工程对学术期刊进行专项资助,为期刊解决了出版发行的后顾之忧,给编辑人员提供了专心致志编杂志的有利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强化对院属学术期刊、出版社、网站等各类编辑人员的廉洁管理监督,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审议通过并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提出“十个严禁”,这对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编辑出版领域职业道德建设,弘扬优良学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史研究所在收到《行为规范》后,组织编写了本所的实施细则,并发放给编辑部。《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编辑人员进行认真的学习领会,对照编辑部原有的规范,找不足、补短板,对编辑部采编程序和编辑人员工作纪律作了进一步规范。

《中国史研究》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定位为发表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学术论文,为学界搭建高质量的成果发表平台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高质量发展。《中国史研究》多次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2013年起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是AMI历史学权威期刊。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史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界公认的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之一。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人员经过学习一致认为,《行为规范》特别是“十个严禁”的具体规定,为加强期刊规范管理、编辑人员廉洁自律提供了具体指导,为编辑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树立期刊公平正直的学术形象,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学术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行为规范》强调了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

《中国史研究》杂志已经落实了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副主任、责任编辑各有分工,层层负责的意识形态责任制。主编为意识形态工作总责任人,总体负责杂志的意识形态工作。在收到《行为规范》后,编辑部第一时间强调了政治纪律。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前沿阵地,编辑部要求全体编辑人员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特别是要注意甄别国外错误史学思想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不被误导、带偏。

第二,《行为规范》强调了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定,给编辑人员提供了廉洁自律的行为指南,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期刊编辑环境。

《行为规范》的具体规定使得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和学术活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术期刊不可能不与学者和学术单位打交道,编辑在审稿和参加学术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棘手的“人情世故”,《行为规范》给了我们从业行为的指南、依据和底气。《中国史研究》规定约稿作者必须先经主编审定,编辑人员不能私下约稿,参加学术会议不能随便约稿。学习了《行为规范》后,编辑部进一步规定了编辑人员的从业要求:凡与文稿作者有师承关系、研究生同门关系、近亲属关系等影响公平公正刊发文稿情况的编辑人员,在审稿、用稿环节要主动申请回避;严禁接受投稿单位或个人提供的钱物等好处,接受投稿单位或个人安排的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或吃请;严禁利用文稿刊发职权或便利进行学术交易,让近亲属或利害关系人参与编辑工作,暗示投稿作者引用编辑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学术成果,请托投稿作者帮忙发表、宣介推荐编辑本人或利害关系人学术成果;严禁以承诺发文、出版著作等为条件参与作者的课题项目或成果署名,或未实际参与作者课题项目而在成果中署名或接受作者发放的课题费、专家咨询费;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外单位组织的研讨会、论坛、讲课、讲座等学术活动,事先必须履行审批管理程序;严禁未经批准与国(境)外机构和个人进行出版合作、发表学术成果,擅自接受国(境)外媒体采访。

《中国史研究》一直呼吁选文不看作者年资,只看文章质量,将稿件的优劣作为审阅文章的唯一标准。年轻作者一直是我们杂志作者的主力军,我们刊发过多位在校博士生,甚至硕士生的学术论文,为年轻的学者走上学术道路提供平台、桥梁和支撑。《行为规范》的制定为我们坚定这一用稿标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三,《行为规范》强调了规范采编纪律,有助于编辑部进一步规范审稿、用稿流程,增强期刊的公信度,提高期刊的威望。

《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早就对审稿、用稿有明确的规定。来稿需经过责编初审、副主编二审、主编三审、专家外审、主编决审,方可决定刊用。《中国史研究》是较早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史学期刊之一,不收取任何形式版面费和专家审稿费,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编辑出版资金。《行为规范》制定后,我们进一步规范了采编流程。要求作者投稿务必上传采编平台,编辑私人邮箱绝不能接受作者投稿;约稿一律需经专家外审;严禁编辑违规查阅审稿记录,泄露作者、匿名审稿专家信息和专家审稿意见(退改意见除外),以及向审稿专家作出带有倾向性的稿件取舍暗示。

学术是天下公器,公平公正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行为规范》为期刊的公信力提供了制度保障,相信有此保障,我们杂志能够进一步获得学者的口碑,进一步增强在学者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稿件。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认真落实院党组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坚守初心,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充分发挥本刊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术引领方面的作用,与学者相辅相成,助力学术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刘星

新媒体编辑:宗敏 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