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美食的独特风味见证了,马鞍山的大美风景与文化底蕴,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将这些美好的记忆带回家~

运漕早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贸易兴盛、市井繁华的运漕镇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其中的运漕早点更是让人赞不绝口。运漕早点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有小笼包、炒面皮、拌干丝、煮干丝、蛋锅贴、烧卖等多个品种。

飘香千年的运漕早点,不仅铭刻着无数过往食客的岁月历史,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出自身的特色,成为了安徽美食的一大亮点。

▲运漕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漕古镇

马鞍山运漕古镇,一颗镶嵌在长江北岸的璀璨明珠,位于含山县南端,自古以来便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这座古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漕运的辉煌与商贸的繁盛。

“碧水扬波古运漕,长街石板话风骚。闲舟野渡无人问,南北虹桥客似潮”。运漕镇历史悠久,自明代起就是商贸重地,至清末时经济发展鼎盛,成为江北重镇之首。

三口塘老鹅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老鹅汤就得来含山县铜闸镇老鹅汤美食村,这里的三口塘老鹅汤远近闻名。选择农户散养两年到三年的老鹅,老鹅汤汤色清亮,肉烂而不碎,汤汁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汤味醇厚,食后回味无穷。用老鹅汤泡锅巴又香又脆,更是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勤耕耘,如今的老鹅汤美食已经成为马鞍山乃至安徽的一块美食招牌,来马鞍山含山,不喝一碗当地地道的老鹅汤算是没到过含山,美食锁住味蕾,锁住记忆。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都来喝了老鹅汤,那不妨再去凌家滩探秘5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在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赏景,这些特色景点都能让你在这里留下难忘的回忆。

香泉羊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香泉的人都知道,这里有“四宝”。当地有谚语曰:“羊肉面,锅贴饺,剃个头,洗把澡。”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羊肉面正是“四宝”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泉羊肉面好吃,和它的原材料密不可分,制作也颇为考究。羊肉必须是山羊肉,因为山羊的肉质偏瘦,而且膻味较小。面是当地人自己制作的一种“挂面”,又称“水面”。

面条从入锅到配料,到火候再到端上来,品质如同精心计算的一样好,一过了时间就减了劲道、嚼劲。至于羊肉、汤汁,则可以配着小酒慢慢享受了,先有面条入胃,喝点小酒,也是不怕醉着的。

▲香泉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泉老街
▲香泉温泉度假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泉温泉度假村

香泉镇的温泉与南京汤山、巢湖半汤、庐江汤池同出一脉,一年四季长流不断。泉水热气升腾,因其所含的矿物质带有一种淡淡的馨香气息,异香弥漫,可饮可浴,沁人心脾,也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香泉,又称“香淋泉”。

无论是追逐自然之美,还是追寻身心之宁静,香泉温泉都是不可错过的绝佳选择。

和县霸王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霸王酥”,顾名思义,这种美食和“霸王”有着深刻的渊源。众所周知,“霸王酥”诞生地乌江镇,是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之地,这一幕千古绝唱的悲剧被人们深深铭记,直至今日。为了纪念项羽,乌江地区把当地的一种传统名点,改名叫做“霸王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和县乌江老街,仝记霸王酥尤为有名。2017年,和县乌江霸王酥制作技艺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仝记老板作为非遗传承人,其制作的霸王酥口感和品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县霸王祠

项羽不仅留下了三年灭暴秦的历史功绩,还给江东带来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吃霸王酥,逛霸王祠。因钢立市的马鞍山,其刚毅的城市品格或许正是对项羽英雄本色的最好演绎。

大青山桃胶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这桃胶羹,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晶莹剔透的琥珀色,一颗颗小珍珠似的桃胶,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口感简直了!桃胶本身软糯滑嫩,入口即化,但又带着点弹性,像是在嚼天然果冻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胶羹富含胶原蛋白和氨基酸,具有清热止渴、养颜润肠等功效。一碗晶莹剔透、清甜软糯的桃胶,入口即是春天清新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青山桃花村

桃胶羹是当涂桃花村的一大特色美食。走进桃花村,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唐代大诗人李白生前七次来到大青山,并终老长眠于此。

桃花村每年三月中旬会举办桃花节,六至七月又是鲜桃采摘的季节。十里桃花,灼灼芳华,美好乡村,游人入画。如今,桃花村的美食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青山、拾趣田园、食在桃花村。

当涂大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清晨,古城当涂的清新空气中,总是飘荡起一种由麦香、肉香和蒜香组合成的独特鲜味,令人垂涎,催人早起。这就是当地最有人气的招牌美食——当涂大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涂大肉面,既有北方面的实惠,又有南方面的精致。一碗同样的大肉面,一百个人可以吃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这是因为所有的大肉面馆都要备上二三十种小菜供食客自选,尤其是江南独有的咸苦菜苔,闻起来有股暗香,嚼一口满口生津,与大肉形成绝妙的荤素搭配。

▲当涂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涂县城

当涂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代,那时它名为丹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正式定名为当涂。众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如金柱塔、黄山塔和凌云塔等,都见证了这座县城的沧桑岁月。

在当涂,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是文人墨客的青睐之地,南朝大诗人谢朓曾赞其为“山水都”。诗仙李白更是七次游历当涂,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此外,当涂还是民歌之乡,当涂民歌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霍里羊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糕它并非一种糕点,而是过年时节用羊肉为原料制作的一种冷盘食品。从古至今,羊糕这道美食闻名江南一带,个中翘楚有溧阳的上黄羊糕、苏州的藏书羊糕、宣城的水阳羊糕和马鞍山的霍里羊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宗的霍里羊糕,晶莹剔透,入口即化,酥而不碎,鲜而不腻,香而不膻,口齿留香,是原汁原味的民间美食。

小小一碟羊糕,制作起来却很不简单。就拿名气最大、上榜央视的霍里谢氏羊糕来说,从原材料的严选到制作的全程都万分讲究,是传统手工技艺的经典代表。

濮塘九龙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景是濮塘一绝,而在舌尖上,你可以品尝到这里的另一绝——濮塘特色小吃“九龙一绝”

九龙一绝是这里的独特卤味,头牌菜当属鸭爪。卤汁香浓,唇齿留香,辣味只徘徊于舌尖与嘴唇之间,不辣喉,更不辣心,老少皆宜。这就是“九龙一绝”——浓香,回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九龙一绝被马鞍山市评为“知名商标”“马鞍山市地方风味名吃”,2016年被安徽省评为“著名商标”,“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曾多次专题介绍,去濮塘的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尝一尝哦~

▲濮塘风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濮塘风景区

一根竹,摇曳生姿,万千竹,蔚然如海。花山区宁马交界处,她环抱连绵青山、万亩竹海接天,历经千年沧桑变化,依然充满诗意、遗世独立。这里,就是濮塘。

一年四时,美景变幻,所有美好的元素在濮塘这片桃源都能找到。竹海、古树、清泉、钟鼓、怪坡并称濮塘“五绝”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来了,一起漫步竹海,听竹涛阵阵,闻鸟鸣啾啾,品茗赏竹,竹韵清香,交错其间,润肺解乏,尽享回归自然的慢时光。

采石矶茶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茶一杯,佐以茶干,慢品生香,悠哉游哉。采石古镇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采石矶的必经之地,由此便诞生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华老字号”传统美食——采石矶茶干。

采石矶茶干,吃到嘴里有咬劲,味香醇醪,回味无穷。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采石矶茶干就风靡江南一带,成为清廷的贡品,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采石矶茶干一路走来,茶干特有的味道始终不变。一块方寸大小薄薄的茶干,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也许不仅仅是色香味绝佳的一款美食,而是浓缩了千般情、沉淀了万般味,往事常在舌尖上历历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石矶景区

采石矶景观奇特,历史悠久,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造访,李白,白居易,陆游,王安石,刘禹锡等人都曾多次登临赋诗。

尤其是诗仙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他,有诗有酒有花有月,有远方更有故事,曾经先后多次登临采石矶,在这里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六首》《姑孰十咏》《临路歌》等60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因为对采石矶山水的钟情,还留下了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美丽传说。

当代的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在登临采石矶后发出了一声这样的感叹: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赵大胡麦芽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大胡麦芽糖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光绪十一年,即1886年,已享誉采石古镇100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赵大胡麦芽糖是以赵长志先生祖上传承的秘笈配方,和延续清初古法贡品的手工技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从事麦芽糖的糖粒和糖稀提炼制取,并以其为基质制作生产的麦芽花生糖、麦芽芝麻糖、麦芽香米糖等五谷杂粮低糖系列食品。

他们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用机器脱壳花生,所用花生全是从农户中收购,粒粒挑选,手工脱壳,炒熟脱皮后再进行"裸选","赵大胡"炒糖,至今使用的工具还是稻萝、缏子、提捥、大木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石古镇

采石成镇因军事而起,后因风光秀丽,古迹众多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梅尧臣、苏轼、曾巩、王安石、贺铸、沈括、李之仪、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萨都剌、萧云从、黄景仁、张之洞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华章佳句。

军事虽然成就了采石名镇,但真正让古镇扬名的却是名胜古迹,是秀丽风光,是众多文人墨客。旧时的采石镇和采石风光是密不可分的,采石矶、翠螺山、太白楼等风景名胜和人文景点,都是属于采石镇的。

横山老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山老鹅是横山一大特色,以新市、丹阳、博望的本地老鹅为主料红烧而成,其色、香、味俱佳,有肉质鲜嫩等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横山老鹅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鹅肉味甘、性平、无毒,可以滋润五脏,也可以祛除五脏热邪。用鹅肉煮汤服用,还可以治疗泻症。因此,横山老鹅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

横望山米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在这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并重的横山山麓,一家“安徽老字号”米酒酿酒作坊秉承传统的酿酒工艺,以非遗传承的匠人精神,将山水田园的诗情画意,酿成了横望山米酒独特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横望山地区酿造米酒的历史已逾千年,制作米酒的技艺延续至今的仍然是传统的 “武陵桃源酒法”酿造工艺——取精选糯米煮熟后,加入上等酒曲发酵后制成。

横望山米酒,犹如大自然的精灵,穿越历史的年轮,融入人文情怀,让酿造者孜孜以求,让品饮者恋恋不忘。

▲博望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望横山

横山又称横望山,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与南京市江宁区交界处,为皖苏界山。因山形四望皆横,故名横山。横山自古闻名,景色优美,地处战略要冲,宛若仙境,如“世外桃源”一般。

横山——春有明媚山色、夏有飞瀑清泉、秋有云雾松涛、冬有竹海雪浪。李白在《下途归石门旧居》中曾写道“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描述的正是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