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公布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名单,其中滨州市凭借打造市、县救助管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区域中心建设“1+8+N”模式顺利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试点计划,滨州市将进一步完善救助网络,打造临时救助点;提升硬件设施,打造市级救助管理调度指挥平台和实训基地;推动救助管理各环节实施分类精准救助,优化救助服务供给,探索“打造1个综合服务平台,推动8项业务深度融合,联合N方力量参与救助管理”的救助管理区域一体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滨州聚焦“1261”总体工作思路,率先在全省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工作。救助管理区域一体机制体制初步建立。探索的“141”救助管理区域一体工作模式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民政优秀创新案例,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贞德指出“滨州市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有操作性的、规范的救助管理区域一体化工作体制”;救助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实施“百站千点万人”救助服务网络项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和站外救助点,明确各层级职责,形成了一支由4136名救助联络员组成的社会化救助队伍;救助服务供给方式持续优化。牵头全国16个省、市61家救助管理机构成立“全国救助寻亲平台”,整合各地优势资源,提升寻亲工作成效。提出了“社会化寻亲”工作理念,创新探索了“抖音直播寻亲”、专家团队“网络会诊寻亲”等新寻亲方式,连续7年实现零滞站。开发“云救助·随手拍”和“互助寻亲”微信小程序,用科技手段赋能救助管理业务;救助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依托市救助站打造中心站,对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制度推广等,并在救助寻亲、源头治理、跨省接送、个案会商等方面打造市县协同联动新局面;区域一体标准创制初见成效。编制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和运行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并申报升级民政部行业标准,已通过了民政部标委会的初审;服务品牌引领作用凸显。打造“社会暖灯”品牌,以品牌引领,提升救助管理服务水平。2022年以滨州救助故事为素材拍摄的全国首部反映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电影《归路》在全国公映,原民政部部长唐登杰、副部长詹成付给予批示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滨州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打造救助管理区域一体“滨州模式”,为流浪遇困人员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救助服务。

记者 张贵英 刘萍 通讯员 刘飞鹏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