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空调,那么古人是怎样保持室内清凉的呢?在室内放置冰块,恐怕是最好的方法了。古时人们是如何藏冰的呢?如何才能使冰在炎炎夏日里不被融化呢?这些都与冰窖有关。

冰窖,顾名思义,藏冰的窖,类似于现在的冷藏室。冬季人们在冰面上把冰一块块凿下来,运到岸上,藏于冰窖里,待到炎夏,再将冰取出来,用于降温消暑和制备冷饮。这种藏冰的方法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称藏冰处为凌阴、凌室、冰窖等。

清乾隆御制款掐丝珐琅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御制款掐丝珐琅冰箱

《诗经·豳风·七月》中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

考古工作者2004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大司空遗址发现了一处凌阴遗址,那是在一个深达两三米的窖穴底部,再向下挖出的一个长方形坑,此坑深六米以上,长方形竖穴坑底的温度比地面温度低6至10摄氏度左右,是当时夏天贮藏易腐物品之所。它的年代为商代晚期,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的凌阴遗迹。

中国古代历代王室都设有冰务管理机构,指派官吏专门管理。清代的冰窖是由工部都水清吏司掌管,统称“官窖”,特供宫廷、皇家庙坛与官府用冰。据《大清会典》的记载,北京城共设冰窖18座,藏冰20.57万块,每块冰重约80公斤。现在北京正阳门外有一条胡同叫“冰窖厂胡同”,清代曾有两座冰窖设在这里,据推测一座冰窖就可藏冰三万块,其体积至少在3600立方米以上,约相当于现代一幢五层四单元的住宅楼。

官窖之外还有民窖,一般供民间交易使用。到后来,有条件的人家会在家中修一个冰窖,冬天将冰收集储藏,到酷夏时拿出来消暑降温。那时家有储冰室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辛苦凿冰运冰的平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家有冰窖的。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祝宝玉),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