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东北王”张作霖本人并没有多么深厚的背景,之所以能够成为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除了他本人拥有过人的机敏和才干外,也离不开发迹时候的贵人扶持。
而张作霖最感激的贵人,就是他落难时期赏识他的孙寡妇
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人如其名,生前的确拥有过一笔不菲的家资,但耐不住张有财是个赌鬼,家里的积蓄没过多久就被他输了个精光。
到张作霖开始长大记事的时候,张家已经家徒四壁,导致张作霖非但没钱去上私塾,还得从小放羊、放牛、打柴,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贴补家用。
村子里有私塾,里面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久而久之,张作霖就特别渴望能够上学,于是开始扒着私塾的窗户偷听。
私塾先生杨景镇见张作霖聪明伶俐,记忆力又好,就生了怜才之心,让他可以不用交学费,免费听讲。
就这样,张作霖终于有机会正儿八经读书了。
然而,张作霖只在私塾里学了三个月,家里的一场变故就终止了他的这次求学经历。张有财在村里的赌坊欠下了巨额赌资,又没钱还债,结果被催债的给活活打死了。
在旧社会,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所以这笔债务并没有随着张有财身死而一笔勾销,反而转嫁到了张作霖等几个兄弟身上。
为了替父还债,13岁的张作霖不得不提前进入社会。
一个长期吃不饱穿不暖的13岁孩子在那个时期基本上什么也做不了,于是张作霖在进入社会后不久,就成为了一名流落街头的小叫花子
16岁那年,张作霖流落到营口县大高坎镇。
大高坎镇有一家姓孙的大财主,家资丰厚,但是孙家老太爷走得早,家里的大事小事就都落到了他守寡的妻子身上,久而久之,孙家的这位女家主在大高坎镇也成了一号人物,人称孙寡妇。
孙家家大业大,光长工都有好几十号人,为了方便长工们吃饭,孙家就挨着院墙在大街上搭了一个员工食堂。
张作霖流落到大高坎镇的时候,已经饿得四肢发软,眼冒金星,见到街边的棚子里有人排队领饭,于是也顾不得那么多,混进了领饭的队伍里。
按理说,偶尔的一次两次没有什么,但是张作霖把这里当做长期饭票了,从此以后一到饭点就来,吃完再悄悄溜走。
这不,当张作霖后面再来混饭吃的时候,恰巧被前来巡视的孙家大管家抓个正着。
管家这个气啊,就吆喝着喊人,要把张作霖揍一顿。
这个时候,外面的动静引起了孙寡妇的注意,她出来想问问管家发生了什么事,大呼小叫的,结果就看到管家揪着一个小乞丐的衣领,几个身材壮硕的长工正在围上来。
于是孙寡妇赶紧叫停了这些人,让张作霖走到面前来,细细打量一番后,动了恻隐之心,便问他都会些什么。
张作霖赶忙答道:“放牛、打柴、放羊,家里的活儿,啥都会。”
管家和长工们发出了嗤之以鼻的笑声。
孙寡妇却没有笑,而是解开自己的衣扣,从衣服里面掏出一块腰牌递给张作霖,告诉他拿着这块腰牌以后就能自由出入后院。
张作霖是多机灵一个人啊,见孙寡妇肯收留自己,马上顺杆儿爬,当场磕头认了干娘。
在孙家呆了几年后,张作霖就出去闯荡,再回来时,已经成了“东北王”。
对孙寡妇的恩情,张作霖也铭记在心,不仅在孙寡妇生前一直尽力堂前尽孝,在孙寡妇死后还将她风光大葬,极尽哀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