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康生曾担任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务,建国初期,他长期养病,直到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康生重新活跃起来。那段特殊的时期,康生做了很多坏事,迫害了一大批干部,他也因此在去世后被开除了党籍,骨灰也被移出了八宝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与康生有莫大的关系,他就是康生的儿子,名叫张子石。新中国成立后,张子石曾担任杭州市市长以及杭州市委书记等职务,不过,随着他的父亲被开除党籍,张子石也被撤销职务,并被开除了党籍。那么,张子石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子石出生于1916年,山东胶县人,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1915年,在康生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主,给他娶了一位名叫陈宜的女子。陈宜也是出身地主家庭,两家算是门当户对,康生与陈宜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康生也顺从了父亲的意思,婚后与妻子在老家生活了好几年,并且生育了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就是张子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康生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张子石就在老家与母亲一起生活。可以说,在张子石的青少年时期,康生几乎没有陪伴过他,对此,康生也有自己的说法。康生的意思是:自己参加革命后已经与原生家庭割裂,而且他的原生家庭是地主阶级,为了表示与地主阶级划清界限,康生多年不与家庭联系,也不知道儿子过得如何。

对张子石来说,他除了见不到父亲之外,生活条件很好,他自己的家庭以及外祖父家都是大地主,张子石衣食无忧,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张子石的读书成绩很好,长大后考入山东大学的化学系读书,是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从学校毕业后,张子石还进入国民党的政府部门工作,成为国民党救济总署青岛分署的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生虽然不怎么联系张子石,但也知道自己有一个儿子,俗话说,血浓于水,在国民党即将兵败逃亡的关键时刻,康生怎么会置儿子于不顾呢?1948年9月,当时康生在鲁中南担任第一书记,他通过地下党把自己的儿子接到了解放区,并让自己的儿子入了党。

前面我们说了,张子石是大地主家庭,这种家庭入党很困难,但在康生的帮助下,张子石很快就入党,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干部。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康生对儿子是非常在意的,为了儿子的身份可以说费尽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父亲的帮助,张子石自然开始了平步青云的为官历程。不久后,他进入青岛市第三中学担任副校长,后来又调到青岛市第二中学担任校长,还担任了青岛市教育局局长。1967年1月,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夺权”,当时他就派出了担任教育局局长的张子石前往北京向康生汇报,从而为自己争取了继续“夺权”的机会。山东省革委会成立后,张子石也受到了王效禹的重用,担任了革委会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效禹出事之后,张子石在康生的帮助下继续受到重用,并在1975年被调到杭州,陆续担任了杭州市市长以及杭州市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杭州市委书记)等职务。不过,随着康生去世,并被开除党籍,张子石的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9年,张子石被撤职,并被开除了党籍。此后张子石回到山东老家隐居,过着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