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城镇、村庄是祖国巨变的缩影,你、我、他的家乡变迁汇聚成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图景。为展现辉煌成就,致敬伟大祖国,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想在“学习强国”展示你的文采吗?“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来啦!),通过广大读者和家乡共同成长的时光故事,反映今昔发展变化,传递浓厚家国情怀,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明天一定会更好

顾海鹰

1991年5月,上海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整体从静安区搬迁到徐汇区。这家创建于1904年,原名为“西人隔离医院”的单位迁址后,建筑面积达89708平方米、床位增至1000张。当年5月8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式对外开诊。

那年,是我转业回到家乡上海的第四个年头,我参与了六院的迁址工作。

刚分配到六院时我很诧异:这家以断肢再植闻名于世的市级综合性三甲大医院怎么坐落在破旧的居民楼里,医院的大门设立在北京西路的一个弄堂里,门急诊部在医院马路的斜对面,房屋破旧、诊室逼仄……

后来,转机出现。国家将新六院建造列入国家计委、卫生部第七个五年规划建设期间安排的全国两个重点“窗口”医院建设项目之一,是建国以来第一所新建的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投资、自供设备材料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教学医院,当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

1987年2月16日,新六院建造工程在徐汇区破土动工。据说,这片土地被称为“田林”。新六院有个群体叫“征地工”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后来多数成为从事电梯、食堂、保洁工作的新六院人。

新六院门诊是一栋4层楼,诊室明亮,过道宽敞。15层的病房大楼高耸入云,与过去的“居民楼医院”真是天壤之别了。

新六院的门诊楼是按照日门诊3000人流量设计的,一开始患者日均在2000多人次,并不觉得拥挤。近些年患者实在太多,尤其是周一上午,站在门诊转角的楼梯上放眼望去,大厅里黑压压的,人头攒动。这时期的日门诊量平均在8000人次,有时甚至超过10000人次,是设计量的3倍还多。

于是,国家又出手啦。作为上海市十一五重大工程项目,投资5.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六院新门诊大楼于2010年12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2023年2月26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正式启动,骨科新大楼屹立在原先的食堂、大礼堂旧址上,正朝着“中国中心,世界标准”的目标继续奋斗!

如今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一百多年前的西人隔离医院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啦。我想,有理由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