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马小雨 武汉报道

6月20日,武汉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亮出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到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实现千亿级目标,武汉将如何做?“首要是解决合法合规起飞问题。”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在推进低空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加快起降基础设施建设等,制定武汉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分类分级划设低空飞行器适飞空域,并规划多层次、多场景城市低空航线网络。

其次是培育特色应用场景,解决应用场景不丰富的问题。当前,武汉已在低空智慧城市领域应用方面独具特色,在应急救援、河湖巡查、电力巡检、农林植保等领域应用较为成熟。例如,普宙科技与东湖高新区合作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项目将于2024年10月竣工验收,预计共部署无人机186架,自动机库128套,共规划航线超2000条。

“武汉正在加大力度丰富无人机应用场景。”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将拓展低空物流领域应用、定制低空物流试点航线;扩大文旅领域应用、积极培育低空旅游消费市场;拓展低空载人交通与应用、推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城市空中交通的应用。

聚焦企业培育、产业规模扩大等是冲击千亿级目标的关键。据介绍,武汉市将打造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两大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

在大会上,中国光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国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揭牌。其中,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光谷低空经济产业园聚焦低空经济、数字技术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发展,汇聚尖端科技与人才,探索数字经济新篇章;武汉经开区的中国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结合各类型飞行器的多功能、个性化需求,加快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让武汉经开区的天空“忙起来”,推动低空经济加速“用起来”,形成“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

打造地方经济创新载体,谋划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也将是武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的重要一环。据介绍,武汉将打造技术研发、制造创新平台不少于4家,创业团队、研发人员规模达到3000人。

在大会上,武汉市低空经济研究院正式揭牌,“低空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打造国家级的创新平台,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武汉落地转化,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据介绍,武汉市低空经济研究院是由普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宙科技”)联合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普宙科技董事长黄立指出,“研究院将牵头建立、提升行业标准,推动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为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同时有效整合区域内产业资源,不断拓展武汉市低空经济产业相关工作能力,打造更高层次、更具有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当前,经过多年培育,武汉已有近200家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及销售培训服务的企业,其中具备整机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10余家,做无人机任务载荷及应用软件的相关企业10余家。此外,武汉已配备多个通用机场,5G网络高质量覆盖,数据中心、算力供给体系健全。

武汉市副市长汪元程强调,“武汉将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完善飞行保障体系,发挥基础设施和集聚发展优势,加快提升低空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努力把武汉打造成低空经济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