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和表妹夫,因为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两人经常闹矛盾。

表妹说昨天晚上,孩子放学回来,吃晚饭时在屋子里来回窜跑了几下,就被他爸骂了一顿,弄得孩子特别生气。

表妹看着孩子委屈,为了缓和气氛,就劝说妹夫:

“孩子大了,你不能跟孩子好好说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妹夫把火直接喷向了表妹:

“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你能不能别插嘴,这孩子天天我行我素的,就是你给惯的。”

表妹被表妹夫这么一呛,气得不轻,两个人又大吵了一顿。

其实,夫妻两人在抚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发生摩擦,有意见不合甚至出现争吵,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事,这太正常了。

如果你看过最近热播剧《玫瑰的故事》,剧中黄亦玫和丈夫方协文这对夫妻,对女儿方太初的教育就有很大的差异。

3岁的太初不小心把鸡蛋打碎,方协文生气地对着女儿大声嗷嗷:

“不是跟你说了,不要动不要动,你为什么不听话?”

太初被爸爸生气的样子吓坏了,忽然哇哇大哭。

可面对差不多的情境,妈妈黄亦玫对女儿的教育完全不同。

三岁的方太初这次不小心把牛奶撒了一身。

小初:“妈妈,牛奶撒了。”

黄亦玫温柔地说:

“没关系的,妈妈上次教过你怎么清理的对吧,走,咱们去清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她把水龙头打开,女儿自己美滋滋地清理衣服上的污渍。

可坐在一旁的丈夫方协文看着这一幕,却说:

“孩子这么小,自己会清理吗?”

黄亦玫却说:

“她洗不干净我再帮她洗,孩子要从小培养自理能力嘛!”

黄亦玫即使与丈夫的观念有很大不同,在孩子面前,也没有跟丈夫争吵。

黄亦玫的父母都是清华的老师,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庭幸福和谐。

她的父母从小给了她满满的爱和尊重,让她拥有了健全的人格。

当她有了女儿后,她也继承了父母的养育风格,处理起孩子的错误时,不是否定和指责,而是言传身教。

而方协文出生在延吉一个单亲家庭,爸爸早逝,妈妈要打两份工,含辛茹苦把她养大,供她读书,让他自卑并对母亲充满了内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他的认知还停留在生存层面,赚钱、权力。

做了父亲后,他对孩子完全没有耐心,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进入婚姻的,成长环境、性格、经历、接受的教育理念等都会不同,双方都会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上,如果夫妻两个人教育方向、教育步调、教育方法不一致,就会带来许多烦恼,就像鞋子里进了沙子,也许外人觉得一切正常,可脚会被硌得生疼。

如果双方没有有效的沟通,就很难容纳对方不同的观点和方式,这时候的“不同”就变成了“矛盾”。

有的只是夫妻对对方的教育方式稍有微词,但整体的价值观还是一致的;

但有的夫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常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这的确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让孩子感到混乱和无所适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在《家庭教育》里曾说过: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亲有父亲的看法,母亲有母亲的看法,小孩不知道听谁的好。
父母可以意见不一样,但是在小孩面前,要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样小孩才有办法去做。
如果两个人在教育孩子上有不一样的看法, 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投机取巧。

因此,面对育儿分歧,建议您这样做:

1.理性看待育儿观念的分歧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差异,不见得是坏事。

只要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爱自己,能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不同,这样说我多元化对孩子有好处。

因为妈妈给孩子提供的安全感,爸爸给孩子提供的是规则,都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

理念分歧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把育儿分歧变成对彼此的攻击,喜欢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从而掩盖了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孩子面前,求同存异,观念可以不一致,但立场要一致。

夫妻双方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分歧时,一定要克制,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

当然,如果你们夫妻脾气都比较急躁,可以提前约定,在孩子面前,观念有分歧时,用一个眼神或手势提醒双方停止争议,避免发生冲突,维护父母的尊严和权威。

2.建设好夫妻关系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容易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夫妻关系容易被忽略。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在其《家庭系统排列》中认为:

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核心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都应该靠后。

因为一个家庭里,只有夫妻恩爱和睦,家庭环境的氛围才温馨安全,孩子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可以说,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育儿观念出现了分歧,不要想着让对方听自己的,而是先抛开孩子,转到建设好夫妻关系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夫妻关系亲密了,在面对育儿观念不同时,对错那就没么重要了,更利于家庭的和谐。

3.做好明确分工

爸爸和妈妈由于性别和成长经验的差异,往往有着不同的教养风格。

养育孩子上进行相对明确的分工,可以有效利用时间,提高父母的参与度。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各自熟悉的领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让更擅长的一方主导,另一方配合,能更好地维护家庭的运转。

总之,育儿不是50%+50%,而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和旅程,通过共同努力和有效沟通,不仅可以解决分歧,还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感情,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我是一名育婴师,幼儿教师,二孩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全网粉丝30万+,关注我,我会持续和您分享、交流母婴护理、亲子养育、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