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何雨仙

“荆门市掇刀区搭建多样态基础性课程,围绕开足开齐开好科学课程要求,统一实施‘课程再造’,呈现‘一个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样’的科学课程形态……”近日,教育部在全国推广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做法。今年初,该区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军马场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门市掇刀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近年来,该区坚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探索“实施系统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打造精准化教学模式、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科学教育“四化”路径,创新基础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形成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掇刀方案”。

走进掇刀区军马场学校,记者感受到一股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探究科技奥秘、点亮科技梦想的摇篮。脑科学专题讲座、“VR”体验、“火星绿洲”未来农业创新实验……一项项最新前沿技术点燃了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掇刀区将科学课程纳入“魅力课堂”建设,统一实施“课程再造”,打造高效课堂。军马场学校“万马奔腾课程”、名泉小学“科创+雅行课程”、高新学校“问号达人”、望兵石学校“少年军校科创营”、十里牌小学“动漫课程”、掇刀石小学“元宇宙+气象科普”……校校内生出“一个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样”的科学课程文化。

来到军马场学校未来创新中心,这里精准开设十多门启蒙科创课程:steam 科学课堂、人工智能、创意智造、航天、机器人、趣味编程、微电影制作、无人机、生物探秘、海洋科考等,生动诠释了在校园内如何打造助力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掇刀区每年安排1500万元的资金用于科学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拿出4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科学教育先进学校进行奖励、各学校安排不低于10%的公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活动,全力助推科学教育发展。建成Space虚拟现实创新实验室、少年科学院、创客工坊、人工智能实验室、STEM教室,配备标配3D打印、激光切割等先进设备,为“双减”背景下开展科学教育夯实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掇刀区创新开展省外结名校拜名师活动,20所学校结交科创国际姊妹校,百名教师寻亲北上广深,造就了一批具有“创客精神、工匠态度”的学者型校长、专家型教师。区政府聘请26名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学院、双一流高校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教育副校长,引领学校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科创带头人培养工程,实行“1位智库专家+1位科创名师+N位科创教师”培养模式,涌现出一批湖北省创客教育导师、机器人教育导师。在湖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活动中,掇刀区教师获奖总量排名全省第一。

掇刀区科学教育取得了系列经验成效,连续五年获评湖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中团体优胜单位,2020年以来共有6名城乡学子荣获创客类“全国创新之星”。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