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县(区)委书记访谈

泸州泸县县委书记李仁军:以西部百强县之为 建设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

人民网泸州6月21日电 (刘海天、赵祖乐、彭茜)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泸州市。

在此期间,泸州市泸县县委书记李仁军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泸县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以一域之为为国家战略全局贡献力量的考量和实践。

拼经济、搞建设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稳中有进

人民网记者:您好,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简要介绍近年来泸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李仁军:感谢人民网对泸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泸县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泸永江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惠民生、保安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稳中有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县县城。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是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国家项目立项名单,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省级化工园区提档升级,白酒、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绿色建材等优势工业产业产值突破540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313.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64.6亿元,年均增长8.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升至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3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县现代农业种业园区。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先后承担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国省试点64项,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国家层面修订新《土地管理法》提供了“泸县样本”。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利用,园区入驻国省级孵化器、实验室4个,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20亿元,创成四川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集镇万宝村聚居点。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城乡品质显著改善。全面完成“9·16”泸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现“三年跨越”目标。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四个全域”工程,一批商业综合体、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入选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县城、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四是民生福祉有效增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户户均收入年均增长12.7%。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达70%以上,按片区化、集团化优化布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公共教育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全省标杆,养老、育幼、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更加优质均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4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7万元、2.1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泸高铁通车。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川南渝西“1小时通勤圈”初步成形

全国首个跨省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请您介绍一下泸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李仁军:泸县地处川南,毗邻重庆市永川区、荣昌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5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全局,围绕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取得了一批可感可及的融合成效。

一是聚焦交通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更加坚实。绵泸高铁建成投用,渝昆高铁(川渝段)进入接触网送电及联调联试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直达高速——泸永高速提前建成通车,“双高铁四高速”陆路交通路网畅达高效。泸州云龙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联动共建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已开通航线49条,为四川第三大航空港。全面完成G246升级改造,川渝跨省双向对开“省际公交”增至5条,川南渝西“1小时通勤圈”初步成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蜀鱼米之乡——泸县东部示范区。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聚焦产业互促互补,合作平台更加广阔。在工业协同、农业突破上重点发力,会同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在新材料、化工等领域深度合作,“泸县·永川”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合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联合永川区、江津区共建泸永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100万亩“巴蜀鱼米之乡”,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打造道林沟—古佛山等跨域旅游精品环线2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蜀鱼米之乡——玄滩示范区。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聚焦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成果更加丰富。围绕教育、医疗、金融、政务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打造“一江通”协同联办服务模式,“川渝通办”事项拓展至345项,审批时限压减到30个工作日以内,全年办件超3200件。泸州银行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支行开业运营,为川渝群众提供跨域金融服务。

四是聚焦治理协同协作,合作机制更加完善。以党建引领推动跨域联建,首个川渝合作跨区域联合党委挂牌运行,跨域合作协议达36个。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治、交通联合执法、公检法司联合办案,承办案例入选“四川省‘川渝行政复议’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深化川渝平安边界建设,推动110警情一体化接转处置,建成投用川渝首个联合交通安全武装检查站。

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

共同富裕先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

人民网记者:我们了解到,省委对“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作出战略部署后,泸县结合实际作了许多探索实践。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李仁军:“五区共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四川的生动实践。自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这一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以来,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一是坚持融合开放,服务和融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我们深入贯彻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川南经济区发展,围绕《关于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在城际交通、产业协同、综合服务、利益联结等方面探索建立适应组团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调整并制定县级规划、毗邻地区镇域规划6个。同时,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聚焦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东翼”定位,以县城为引领,确定“四化同步、三区同频、六片同兴”发展思路,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

二是坚持工业兴县,服务和融入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制造强县、工业兴县,围绕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的产能基地、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目标,积极承接川南地区能源、白酒等产业跨域转移,做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页岩气综合利用等优势工业产业,现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7个,医药企业营业收入达270亿元。与川酒集团合作发展订单种植,主动融入“酒城”“酒都”大市场,擦亮“中国原酒之乡”金字招牌。

三是坚持筑城聚人,服务和融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我们始终锚定大城市周边县城发展定位,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城带乡,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根据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发展任务,在全县划分6大镇级片区,确定8个中心镇,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聚焦县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健全城乡“一老一小”服务体系3项内容,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加快畅通城乡要素、缩小城乡差距,努力为省、市提供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县大陆溪百和镇高洞段河堤。泸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西部百强县

以一域之为为国家战略全局贡献力量

人民网记者: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六个坚持”。请问泸县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李仁军:泸县作为西部百强县,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禀赋、务实担当作为,努力以一域之为为国家战略全局多作贡献。

一是深入推进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大行动”,围绕能源化工、现代医药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步提升“一园两区”承载能力,用好全省新药评价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换利用,推动价值链向两端延伸、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稳步推进“智改数转”,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二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主动融入“四屏六廊”生态格局,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抓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玻纤、水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濑溪河、大陆溪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河流水质持续向好。同时,严格落实能耗和碳排放双控制度,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川渝交界探索大气监测互通、联合巡河等合作机制,擦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色成色。

三是纵深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主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推进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加快建成渝昆高铁泸州东站,拓展升级“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以创建四川省“两个健康”示范县为引领,全力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要素环境,进一步压缩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四是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生活。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集聚、环境风貌、文化传承、城镇治理“六大提升行动”,打造“小县优城”典范标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整县燃气改造、共饮长江水、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等工程,有效提升乡村医教、养老、文体等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国省安全稳定大局。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持续推进威远—泸州区块页岩气集输干线、白鹤滩-江苏/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国之大者”落到实处。我们还将全域推广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太伏镇“一站式”联动解纷工作法,用现代化治理手段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