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正宁县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执行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千方百计调结构、优支出、压一般、保重点,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全面提升了公共财政服务保障能力。

一、打好“铁算盘”,在硬化预算约束上加强源头管控

牢固树立预算法定理念,全面落实“零基预算”和“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要求,加强预算编制源头管理,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保压结合,根据县级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等情况,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严控一般性支出,健全完善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了《正宁县落实过“紧日子”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制度约束长效机制。坚持能压则压、能省则省,继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今年预算安排印刷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会议费、培训费较上年统一压减20%;年初运转经费剔除教育、科技等负面清单项后统一压减20%,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县委、县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二、聚焦“紧要处”,在优化支出结构上兜牢“三保”底线

牢记“三保”首要政治任务,用好县级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科学合理测算“三保”支出,加强“三保”支出预算编审,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做到应保尽保、兜牢兜实。今年“三保”预算支出中,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占总支出68.37%。截至4月底,“三保”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占比69.95%,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农林水等刚性支出占比23.36%。

三、握紧“指挥棒”,在实化绩效管理上提升财政质效

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的各环节、全过程,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挂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对低效、无效资金及时收回或调整,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年初对156个预算单位申报的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目标、1052个项目预算绩效目标逐项进行了认真研判和审核,最终取消690个低效无效申报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控制作用,所有政府投资项目按程序进行事先评审,严禁未审先建,最大限度压减和节约财政资金。今年前4个月共评审政府投资项目64个,综合审减率8.18%。严格落实部门单位政府采购主体责任,坚决杜绝无预算采购、超预算采购等违规行为,2023年以来共审查政府采购项目70个,资金节约率2.14%。

四、深耕“责任田”,在强化日常监管上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主责意识,充分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账务核算、决算编审全过程管理体系,安排专人进行数据分析,及时纠偏处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今年前4个月共督促预算单位处理预警信息63条。坚持将财会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点面”结合,由点到面,推动财会监督和预算绩效管理深度融合。2023年以来,先后组织专项监督检查6次,发现并立即整改问题5个,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提出整改建议12项,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

(来源:正宁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