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相传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如今传世的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杨万里晚年隐居南溪之上,一个夏至日的傍晚,一场雨刚刚下完,诗人与陈履常,也就是陈师道,在溪边散步,写下了这首《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作为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

杨万里〔宋代〕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这首诗的大意是:

傍晚的时候,吹着凉凉的风,在溪边行走真是很惬意啊。暮色渐浓,倒像是催人快回家似的。

半路上隐隐听到水中传来青蛙的“呱呱”声响,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仔细聆听青蛙的叫声。远处的篱笆小院里,点燃的松枝,透过篱笆,送来点点光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本来意味着夏热将至,但这首诗却没有半点闷热、烦躁之感。一场大雨将所有暑气尽消,暮色又伴阵阵凉风而来,这时散步于溪水之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这首诗是杨万里与好友溪边散步归来时,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小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恰恰好溪行”,夏天傍晚,雨过天晴,诗人和好友沿着溪边散步,神清气爽,恬然自适。“恰恰”一词来表达诗人对自己的所触所见很是满意。

“暮色催人底急生”,夕阳正在慢慢地落去,诗人和好友只顾清凉一夏的夕阳美景,在暮色沉沉之时才想到归去。

溪边路石多,弯弯曲曲不太好走,只怕夜色遮了归路,所以诗人心里有些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路蛙声迎步止”,本来急急回家,但半道上听到了青蛙的叫声不停,他停下了脚步,这里是小诗的重笔。

蛙声有二重意义:第一是蛙声来喻意夏至夜晚的生机;第二是蛙声自古中国有象征农家丰收的喻意,诗人因常在乡村住与农民的多有接触,把内心为农家高兴的情绪写在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荧松火隔篱明”,而此时他们又恰恰见到前面有农舍松火透过稀疏的篱笆照了出来,虽然还隔得远远的,但是在夜里给人明亮的感觉。

“松火”指的是燃松柴的火。与次句的“暮色”遥相对比,使得画面冷暖相映,层次更加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夜,凉风,蛙鸣;松火,篱笆,友情。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怎能不让人充满诗情画意。

夏至到了,不妨读一读他的这首小诗,也不失为消暑驱夏、感惬生怡的好消遣。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