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6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四川基本民生保障情况怎么样?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对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介绍。

全省民政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聚焦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4个方面,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统筹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在“弱有所扶”上,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川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

对遭遇急难、临时遇困的群众,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确保能够就近就地申请临时救助,得到及时保障。四川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达到740元/月、533元/月,低保标准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川持续巩固拓展兜底成果,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