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欣妍1980年出生于北方一个僻静的山村。这个小村庄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尽管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但村民们主要以种地为生,生活十分困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不久,村子就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虽然每家分到了几亩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然缺乏经济来源。

我们家的唯一经济来源是母亲养的母鸡下蛋,或者是种菜拿到集市上去卖些钱,来买油盐酱醋。我们家很少自己吃这些菜和鸡蛋。

我有一个妹妹,叫欣瑶比我小三岁。由于营养不良,她从小体弱多病,瘦小得让人心疼。家里只有她能吃到鸡蛋。

记得每次妹妹生病食欲不振,母亲都会给她蒸一碗鸡蛋羹,上面撒点酱油和葱花,看起来非常诱人,每次看她吃,我都馋得直流口水,但却没有机会尝到。偶尔,妹妹会用勺子喂我一小口,稍微解解我的馋。母亲总说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妹妹,不跟她争食。其实,说实话,那时我恨不得连碗都吞下去,还是解不了心头的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父亲虽然勤劳善良,但为人老实木讷,只有一把力气。而母亲不仅勤劳善良,还头脑灵活,手艺巧妙。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母亲在夏天会种很多蔬菜,吃不完的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如果卖不上好价钱,她就会把青菜晒干,变成干菜,等到秋冬时再拿去卖,这样能卖个好价钱。

母亲最擅长的是晒黄瓜干、土豆干和豆角丝等各种干菜。我们家不仅种玉米和大豆,还要种高粱。高粱成熟后,母亲会用高粱秆做成盖帘,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母亲手艺精湛,做的盖帘非常漂亮,在集市上很受欢迎,但为此她的手付出了很多代价,长满老茧,经常被针扎得出血。

为了多赚些钱,母亲吃了不少苦,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刚过四十岁,背就驼了,鬓角也出现了白发,看着让人心疼。

我和妹妹从小懂事听话,看着母亲那么辛苦,我们很小就开始帮她做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母亲晒土豆干时,我们帮忙剥土豆皮;母亲串盖帘时,我们帮她把高粱杆摆整齐,这样母亲干起来会轻松很多。

我和妹妹小时候最盼望母亲去赶集,因为每次她赶集回来都会给我们带礼物,有时是饼干、面包,有时是水果糖,村里的小伙伴都羡慕我们。

特别是每年腊月,母亲赶集卖干菜和盖帘,那时快过年了,价格好一些,母亲卖了钱不仅给我们买吃的,还会买红头绳和新衣服。

然而,在我六岁那年冬天,母亲赶集带回了一个特别的礼物!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腊月十四,天寒地冻,飘着小雪,四周白茫茫的。母亲照常去赶集。

大集在镇上,离我们家有十四五里路。母亲起得很早,与父亲商量后决定把家里的干菜全卖掉,买些年货,还要买几尺花布给我和妹妹做新衣服。父亲在家照顾我们,我和妹妹听了特别高兴。母亲走后,我和妹妹就在家里猜她会买什么回来。

妹妹说肯定会有她爱吃的刀鱼和冻梨,我说刀鱼太贵了,可能会有冻梨和水果糖。我们一边猜一边玩,等着母亲回来。

天快黑时,我和妹妹跑到大门外等母亲。不久,看见母亲提着大包小包出现在村口,我和妹妹飞奔过去迎接。走近时,我们愣住了,母亲不仅买了很多东西,还领着一个小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和妹妹好奇地看着那个小男孩,他见我们害羞地躲到母亲身后。他长得黑瘦,但个子高,看年纪和我差不多。

我刚想问母亲,她打断了我,让我们赶紧回家,说小男孩饿了。我说父亲在家已经做好饭了,我们到家就吃。

到家后,母亲打来热水给小男孩洗手洗脸,他的手和脸都特别脏,衣服也很破。洗完后,母亲给他换了件衣服,全程小男孩一言不发,吃饭时也只吃饭不说话。每次吃饭,他小心翼翼地不敢夹菜,只有母亲把菜放到他面前,他才肯吃,而且吃得狼吞虎咽,显然饿了很久。

饭后,我们坐下来聊天,母亲分给我们水果糖,也递给小男孩一颗,但他摇头不说话。我跟母亲说他是不是哑巴,没想到他哭着说自己不是哑巴,只是不想说话。母亲哄他,给了他两块糖,告诉他以后可以把这里当家,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为什么一个人在外面。

小男孩说自己叫张浩浩,今年八岁,四岁时父母去世了,不知道原因。后来跟奶奶生活,两年前奶奶也去世了,他跟着叔叔婶婶过。婶婶很厉害,他很怕她,经常吃不饱,所以到集上想弄点吃的,但不敢开口问别人要,也不敢偷,怕挨打。

他说叔叔婶婶吵架,婶婶要把他送给有钱人家,还说能拿钱买年货,但叔叔不同意。他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于是跑到集市,看到母亲卖东西,觉得她善良,长得像他的母亲,就跟着她,想她做自己的母亲。说完,他又掉下了眼泪。

母亲看他可怜,就搂着他说,如果你喜欢就留下,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不过你叔叔要来找你时,你得跟他回去,毕竟他是你的亲人。小浩浩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谁知道,浩浩来到我家很久了也没人来找他。后来听说他婶子得知他丢了,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肯让他叔叔去找他。于是,浩浩就一直在我家生活,叫我父母爸妈。起初,父亲觉得我们家已经很困难,养不起那么多孩子,负担太重,想把浩浩送走。可每次一提,浩浩就哭,父母心软,母亲说算了,就当多了个儿子吧。

于是,我妈捡了个儿子的事情就在村里传开了。村里人都嘲笑我爸妈傻,说家里已经那么困难,自家孩子都吃不饱,还养个外来的孩子。还有人说我爸妈是想要儿子想疯了,各种闲话都有。可是我父母不在意。他们对浩浩很好,有什么吃的都平分给我们三个,还不许我和妹妹欺负浩浩,要我们叫他哥哥。

过完年,母亲给浩浩做了一个新书包,还做了新衣服、新裤子和新鞋,送他去学校读书。浩浩高兴得不得了,他特别懂事。每天放学回来帮我父母喂鸡、扫地、洗碗,还照顾我和妹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干。

晚上,浩浩会给我父母打洗脚水,帮他们捶背,说他们辛苦一天了,让他们舒服一下。我父母特别高兴,很喜欢浩浩,并且告诉他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和妹妹也开始上学了。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父母的压力很大。为了供我们读书,父母吃尽了苦头。他们不仅种地,农闲时还出去打工,只要能赚钱的活儿,不管多脏多累他们都干。虽然他们没有文化,但特别支持和鼓励我们读书,说只要我们好好学习,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浩浩在我家住久了,对我和妹妹很好,从不允许别人欺负我们,所以我们都特别喜欢这个哥哥,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像小跟班一样。我们三个都很懂事也很聪明,学习努力,成绩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村里人都夸我父母养了几个好孩子。父母为此感到骄傲,说只要我们能考上大学,他们再累也不怕。

我们三个在学校读书的那些年,家里格外贫困,日子过得艰难。父母为了我们的学费经常发愁,四处借钱。许多邻居和亲戚都劝父母不要对浩浩那么用心,更不要花那么多钱供他读书。他们说,浩浩毕竟不是亲生的,将来指不定会跑到哪里去。可是,我父母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他们依然对浩浩视如己出。当然,浩浩哥很懂事,看到父母那么辛苦,家里欠债累累,他也曾提出想辍学回家帮忙干活,但每次都被父母拒绝。他们对浩浩说,只要他好好学习,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千万不要再说让他们伤心的话。

后来,妹妹到了初中,早恋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初中毕业后就回家打工了。而我到了高中,成绩也不如从前,高考时只考上了一个大专,毕业后找了一个普通的工作,月薪也不高。只有浩浩哥,他的成绩始终优异,最终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在省城的一家外企工作,工资待遇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浩浩哥从不大手大脚地花钱,每月开完工资,留够生活费,其余的都寄回家,帮助父母还债,剩下的给父母留做生活费。父母总是跟他说,让他自己攒钱买房子娶媳妇,每次提到这个,浩浩哥总是笑着说,娶媳妇不用花钱。

后来,浩浩哥真的交了一个女朋友。嫂子不仅人漂亮,工作好,家境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她通情达理,对我们全家都很好。两人结婚后在省城安了家,自付首付买了房子,贷款自己还。有了孩子后,浩浩哥的岳父岳母帮着带孩子,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

妹妹结婚比我早,她打工后认识了妹夫,两人在县城安了家,虽说日子一般,但也很幸福。而我在哥哥结婚两年后也认识了老公,我们在市区安了家,虽然都是普通工薪阶级,但老公和公婆对我非常好,我们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眼看我们三个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父母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看到我们过得幸福,他们感到无比开心。

浩浩哥在省城立稳了脚跟,还当上了公司的领导,生活非常富裕。他对父母非常孝顺,早就不同意他们再种地了,想把他们接到城里生活。可父母闲不住,说不习惯住在城市,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于是,浩浩哥出钱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装修得和城里的楼房一样,冬暖夏凉,村里人都羡慕父母,常来串门聊天。

如今父母已年过七十,土地早就租出去了,只留下菜园子自己种菜养鸡消磨时间锻炼身体。浩浩哥每月给他们寄生活费,有个大病小病的,都是浩浩哥花钱治。我和妹妹想出钱,浩浩哥却说家里有男人,哪用得了我们出钱,每次都不让我们掏钱,只让我们去伺候父母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父母生活富裕,吃喝不愁。浩浩哥还在县城为父母买了一套房子,冬天他们住在县城,夏天在农村养鸡种菜,日子过得特别自在。村里人都羡慕父母,夸他们养了个好儿子。

我觉得,父母能有今天的日子,完全是他们积德行善,养了浩浩才得到了这样的回报。大家说对吗?

(声明:本文情节有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禁止抄袭搬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