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强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当前珠江流域西江洪水正处于出峰消落阶段。对于洪涝灾区应该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以防发生次生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20日,广西桂林,救援人员紧急出动解救被围困的群众。视觉中国 图

6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简称环境所)官方公众号发布洪涝灾区防疫提示,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要先清污后消毒,同时要保护好水源,做好受灾地区饮用水消毒与水质监测工作。

2020年,我国发布了标准WS/T 700《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制定防疫消毒方案,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和预防性消毒。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先清污后消毒。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该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环境所提示,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消毒工作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污后消毒,空气以通风为主。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可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和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粪便。一般不必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路面、交通工具、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

同时,环境所提示,要保护好水源,做好受灾地区饮用水消毒与水质监测工作。注意饮水安全,尽量煮沸后饮用。做好餐(饮)具、瓜果、蔬菜消毒与清洗保洁工作。加强受灾地区腹泻和发热症状监测,有传染病发生时,做好疫点消毒。待灾后恢复常态或通过预防性消毒,确定已消除洪涝灾害健康影响时,方可终止预防性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