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深圳市宣布正式开通医保处方在线支付服务,报销可用医保统筹金额,引发行业内外的关注。

线上买药刷医保才刚刚在国内几个城市推行不久,深圳这边就开通了线上买药刷统筹账户,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例。

不过,深圳这次属于试探性开放,宣布首批只接入了两家连锁药房企业。就在业内猜测名额归属哪家时,6月20日叮当快药发布消息:叮当智慧药房作为首批药店之一,顺利接入医保。另一家至今还没有消息。

据叮当快药的招股书,叮当快药在全国14个城市共有302家智慧药房,目前在深圳有35家医保定点药店,并不算多。叮当快药被选中,可能成为医药O2O模式动摇传统药店市场的又一个例证。

线上买药也能用统筹账户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与零售药店相关的医保政策推进力度空前加快。

去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进一步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将与医疗机构享受同等的报销待遇,最长可以开3个月的处方。深圳在去年9月底落实了这一政策。

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意味着消费者在药店买药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享受医保报销。这项举措让门诊和药店地位几乎等同,大大增加了药店的话语权。

深圳职工医保一档(在职)的门诊统筹每年报销额度是9885.24元,职工医保一档退休人员额度更高,能达到11532.78元,职工医保二档和城乡居民医保额度也达到2471.31元。这一报销额度比很多内陆城市高出一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吸引外来工作的人口多,2022年全市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医药支付压力最小,适合作为医保支付的创新试点。

从叮当快药发布的信息来看,线上使用医保、甚至统筹账户的流程并不繁琐。参保人在线下医院及其互联网医院诊疗、开方并上传处方之后,打开“粤医保”微信小程序,点击凭处方购药后选择药房,完成处方流转的授权确认之后,就能用医保结算。

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公布:2023年1—12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累计结余达到3.4万亿元。

全国范围来看,医保结余比较充沛,可以支撑一些创新药、门诊统筹等医保支付创新改革。但不同省份、地区之间,医保结余不平衡的现象非常突出,不少地区已然捉襟见肘。想要在全国都推开线上刷统筹,恐怕短期内有难度。

O2O模式动摇传统药店根基

从医保部门角度来说,叮当快药的模式可能刚好适合做试点:既有大量线下直营、实体化的药店,又有自己的物流配送渠道。这种形式很像医药电商和O2O平台,但因为体系相对封闭,实际就是一家上了网的连锁药店。

这可能是叮当快药能获得线上医保统筹资格的主要原因。

国内不少连锁药店也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实现了“上网”,但物流要借助第三方,需要额外结算运费,这就削弱了药品销售链条的完整性,影响了医保线上结算的认定。

不过,医保支付线上买药是大势所趋。例如最早开通医保支付线上买药的上海,当地允许美团、饿了么参与医保结算,表明平台型医药电商或者O2O平台并非完全没可能“刷医保”。6月7日,广东省佛山、东莞、中山等七座城市开通“外卖买药”医保支付,广东计划到今年底全省铺开。

米内网预计,到2030年零售药店O2O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19.2%,如果线上医保全面开放,2030年零售药店O2O的规模占实体药店的份额将升至32.1%。

目前的各地试点中,线上支付的主要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发烧、腹泻等常见药物。尽管范围不大,却已经动摇了传统药店的商业布局:对用户而言,线上比价更方便,药品标价虚高、或以高利润保健品销售为主的药店销售难以为继。

国家政策还在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线上卖药。6月初,一份《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在业内广为流传,文件指出,国家医保局决定开展专项行动,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中引入网络售药平台药品“外卖价”、“小时达”、“即时达”等当日同城即时配送价格(“即送价”)作为锚点,比对其他渠道药品价格。

从深圳案例来看,更进一步的处方药线上医保支付正在探索中。如果进一步推开,传统药店的日子可能会更难。

撰稿|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朱颖

插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