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播电视在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而“第二个结合”的创新性论断以及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深度阐释为广播电视精品内容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包括“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等一大批富有传统文化基因和历史深度的文化节目,不仅受到人民群众好评,更是实现了“破圈”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自5月24日起,江苏卫视又一档紧紧依托“第二个结合”而生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开播,节目凭借大历史观和宽宏的文化视野,以“史”为天幕,以“运河”作星辰,以行走与发现为卷首,给予观众在电视荧屏依然能够领略“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的深刻意境

对此,《光明日报》以《<启航!大运河>:呈历史文脉 展万千气象》为题刊文称,节目另辟蹊径,采取文化节目的形态,以和观众话家常的语态,生动解构大运河中蕴含着的厚重、博大、深邃的文化命题,增强受众亲和力。

(一)


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其内在的逻辑和历史联系,对于广播电视精品创作有着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同时也是世界上跨越纬度区最多、最长的运河,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起始,历经2500年,不仅形成了生活习俗、传统工艺、礼仪规制、戏剧曲艺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构建起真实而独特的运河文化印记

而大运河延绵不绝的历史,也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绝佳印证,亦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写照

《启航!大运河》以“启航”为题既精准点题亦有着深刻时代内涵从历史眼光看,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标记和注点,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以发展眼光来看,要从大运河的文化蕴意中探寻闪闪发光的时代光彩。

“启航”之意,亦为从历史的大视野中经略现实、谋划未来,既体现出大运河的时代价值,更是积淀了深远的历史眼光。

节目邀请单霁翔、西川、梁周洋、张谨、张鹏等文化名人担任嘉宾,在行中看、在看中读、在读中解。难能可贵的是,节目打破常规,通过“国运命脉”“漕通九州”“工业摇篮”“文脉汇流”“拓展文明”等十个主题,以点带面,在多重视角和鲜活的视听语言中讲好大运河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航!大运河》首期节目中,自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北京出发,单霁翔与嘉宾们在故宫博物院探秘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在北京郭守敬纪念馆细数一个个因“运”而生、因“运”而兴的运河沿线城市。嘉宾们乘舟南行,行至京杭大运河的肇始地扬州,探求“邗沟”作为大运河开端的历史印记

就是在行与观、走与读的进程中,嘉宾们走进开封,揭开开封城下埋有6座古城池的神秘面纱;来到苏州,驻足于“汴河”两岸,倾听《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回响;在大运河全线最高点的济宁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和泰安戴村坝,详解大运河畅通无阻的奥秘所在;在洪泽湖畔,畅谈淮安与林则徐之间的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启航!大运河》呈现的运河文化图景徐徐展开,完美注解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精神标识,在流动文化的见证下,形成生生不息的历史空间,其自身的历史延续性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重要见证

(二)

大运河的诞生,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中华民族超乎想象力的伟大创举,亦是不断探索、创新创造的伟大成就。这个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和技艺的工程,是经过几代人不断建造、完善,解决了一个个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的困难后才完成的。大运河的创新性,成为彰显中华文明重要特征的鲜明写照

《启航!大运河》与大运河的创新性可谓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尤其是将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蕴与镜像表达相连接,赋予中华文明创新创造的现代表达,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节目在主题表达上,以“国运命脉”为开篇,“漕通九州”等主题延展出大运河在经济、历史、文化、民生、非遗、技艺等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重要话题,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节目编排的精妙之处

在叙事结构上,节目以“主题叙事+故事表达+扩大空间”的方式,既全面展现运河文化的丰富多元,也着重深挖运河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不仅让节目具备了巨大的内容张力、文化感染力和共情力,也无形中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在嘉宾选择上,节目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文化探访团,无论是单霁翔深入浅出的讲解,或是诗人西川吟诵千年前的诗句,以及张鹏讲起张巡守护睢阳城的故事等等,嘉宾们在行走过程中与运河多元文化实现思想碰撞,让观众得以在沉浸式的故事表达中实现对运河文化的文化科普彰显出节目层次感、包容性和人文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技术应用上,节目注重挖掘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动力,通过采用多元、先进的拍摄手法,以增强节目的纪实气质。例如大量的无人机低空拍摄、性能卓越的长焦拍摄设备、远程收音设备等,极力保证拍摄过程的去干扰、原生态,让嘉宾们以更加轻松自然的生活状态,投入这趟边走边游、边赏边鉴的文化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同样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大运河促使古代中国凝聚成整体,让文脉得以延续,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经千年的大运河在推动南北融合、东西交汇、中外交流过程中,沟通有无、融通民心,持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启航!大运河》并没有平铺直叙探讨大运河统一性的注解与特征,而是在嘉宾们南与北、古与今、水和陆等多元视角的叙事与思考下,徐徐展开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与古老智慧,在润物无声中传递大运河融南汇北促进政治统一的重要贡献,而给予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则是节目主题性嵌入的亮点之一

(三)

应当讲,包容性是大运河的本来属性。从北向南,诸多城市在不同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以及漕运、商业的不断碰撞下,通过大运河的持续交流与融合,构建起生生不息的生长力量,从而赋予了大运河通达互融的文化特质,彰显了中华文明寻求心意相通和情感共鸣的重要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航!大运河》先后以北京为始,下扬州、行开封、走济宁、进泰安与淮安,既有逆水而进诠释大运河带给沿河两岸的文化融合与包容,也有顺水行舟传递从古至今流淌的文化智慧与人间烟火。

从贯通南北的运河高难度工程,到沿河两岸的历史文化街区;从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苏绣等非遗呈现,到探访运河人家的房前屋后,感受鲜活动人的运河烟火气包容性成为节目最具说服力的关键词之一,亦引发单霁翔的感慨,“我们像是走过了一幅从古至今的运河生活图景,在沿岸百姓的衣食住行中窥见了大运河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启航!大运河》以独特的文化逻辑,丰富和扩展了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同时全面阐释了大运河带给所有人的文化包容与文化认同,赋予世代人民文明交融、自信乐观的文化气质,这也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题中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悠悠运河水,载动千年韵味。运河2500年的历史带给人们的除了镌刻于心的遗产走廊和厚重风土,更是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大运河将古代中国沟通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结起来,承载着中外往来悠久历史,是中外交往交融、和平合作的历史见证,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的和平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航!大运河》同样通过物证和实证讲述着历史往事,无论是宋礼、白英利用地势修建戴村坝拦截汶水的故事,又或是从《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等名迹、著作中呈现北宋汴梁城的繁华熙攘,乃至于运河接连古时与国外的文化、商业交往,印证了运河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的历史意蕴

《启航!大运河》的创作基调是基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而生,不仅生动演绎了“五个突出特性”的大运河故事,同时清晰勾勒出中国大运河从起源到发展的完整脉络,并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年轻态表达,诠释厚重的文化命题,证明了唯有切实做到“两个结合”,才是繁荣当代文艺创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制胜法宝。《启航!大运河》亦是对“两个结合”当代实践的深刻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