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芳草鲜美、空气清新,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不少村民正在对房屋、花圃进行修葺,准备迎接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首批“避暑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场镇场边村关口新寨组新貌。记者 石照昌 摄

村民朱莉和丈夫把家里的闲置房改造成避暑旅居民宿,起名“同兴楼”,14间客房里,卫生间、热水器、电视机等配备齐全。

“这几年村里绿化美化做得越来越好,道路、庭院环境越来越整洁漂亮,所以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不少湖南、重庆、湖北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有的甚至要住上两三个月。”朱莉说,去年有位湖南客人连行李都没带走,说是年年夏天都要来,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优势,平寨村民宿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平寨村以农村“五治”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农房庭院改造、绿化美化等,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村里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加强乡村治理,树立文明旅居新风。在一系列举措下,平寨村的“颜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暑期将至,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龙山村内,一拨拨游客沿着荷花池边的小道散步,欣赏村庄美景,参观名人故居,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讨论去哪里品尝美食。

龙山村位于党武街道西北侧,有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环绕,森林覆盖率达45%,素有“黔中桃源”之称。明末清初,贵州诗人吴中蕃在此隐居。作为农村“五治”示范村寨,龙山村对村内800余平方米闲置校舍进行了修复改造,打造出以“党武辣子鸡火锅”为主打特色美食,以党武辣椒为主要特色品牌文化,集休闲娱乐、餐饮民宿、民俗文化、农耕体验、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体验区。同时,龙山村对紧邻吴中蕃故居的两处闲置农房进行重新设计,结合村庄的环境风格与文化习俗,装修打造了“龙山书院”,开展书法及国学文化学习交流活动。

为持续推动农村“五治”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去年开始,龙山村不断探索推进文明积分制管理。“保持房屋庭院环境干净、整洁,做好垃圾分类等都可以加分。村民凭积分可在超市换卷纸、抽纸、洗衣液、洗手液等日用品,优秀者还能参加每月评奖。”龙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崔浩说,如今村民热情高涨,人人争做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争当文明积分的“排头兵”。

一套“五治”组合拳,不仅让龙山村盘活了农村闲置农房,推动了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更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平寨村、龙山村的工作是贵安新区深耕农村“五治”的例证。

去年以来,贵安新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将农村“五治”作为民生工程、作风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格局深刻重塑、文明之风劲吹,推动繁荣城市与繁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年来,贵安新区围绕清、建、管、用开展“四个关键”治房,将39054宗宅基地分类建立台账,制定《贵安新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管理办法(试行)》,打造高峰镇栗木村-普马村“五治”集成暨“爽爽贵阳·旅居生活”示范带,建设“普贡和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等,持续推动农房改造旅居和宅基地盘活。同时,贵安新区还围绕安全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开展治水;围绕分、投、收、运、处“五个环节”开展治垃圾;围绕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公厕私厕同治“三厕同治”开展治厕;围绕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开展治风。

贵安新区多措并举推进农村“五治”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新业态,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如今,马场镇场边村入选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普贡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高峰镇栗木村、普马村入选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随着贵安新区旅居环境的不断提升,一些昔日“默默无闻”的村庄逐渐成为贵阳贵安的“城市后花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到来。

来源|贵阳网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