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版权属于 LETSFILM 作者 erika.

本文系主观分享,大部分是自己使用心得,不代表专业的客观立场:)文中涉及相机分享理由和价格区间均以机身加标准镜头的配置为基础。引用文字皆以“「」”标注,整理不易,转载注明出处,勿商用,侵删。

先介绍下本文主角120中画幅6x6和6x7间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0中画幅6x6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1:1正方形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6x7则是以拍两个儿子为众人所熟知的滨田英明等日本摄影师钟爱的创作器材。它的画幅介于135和6x6之间,比135稍微正方形点儿,又比6x6的稍微长方形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相机

本期120相机,我会分享使用过的四款120相机:Rolleiflex 3.5F 、 Pentax 67II、Hasselblad 503CX/500CM和Bronica SQ-AI,希望大家喜欢。

1.Rolleiflex 3.5f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心得:Rollei是第一间量产双反相机的公司。对比其他120相机,Rollei系列携带轻便,快门声小而清脆,腰平取景更适合人文拍摄。

Rollei系列中最著名和经典的型号是Rolleiflex 2.8F,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昂的价格。因此,我购入了同系列、性价比较高的Rolleiflex 3.5F。3.5F比2.8F光圈少半级,但两者成像和操作都很相近,3.5F体积也更为轻便。镜头成像细腻,特别适合抓拍稍纵即逝的场景。

2013年上映的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大隐隐于市的业余摄影师薇薇安·迈尔用的就是Rolleiflex的双反,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在街头拍摄时不会引起相中人的注意,记录彼此更加真实自然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Pentax 67I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心得:Pentax 67II是前身Pentax 67经过设计改良后的一款机型。Pentax 67 II拥有便利的电子系统,无需像禄来、哈苏依靠测光表测光,装上带有自动曝光、点测光、曝光补偿的AE测光头即可边测边拍。右手的握把设计,也便于手持拍摄。

对Pentax 67II的初印象,一是大,二就是沉。不同于禄来以腰平取景,Pentax 67II取景和135单反相同,拍照时需要将其举到和眼睛持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配合腰平使用,不过会失去眼平自动测光的功能。尽管67II已将机身改成较为轻便的材质,但依旧轻不了多少,不负其“重坦克”的美名。当你摁动快门时,那强有力的震动感和引人侧目的声响,绝对是Pentax 67 II给人留下的又一深刻印象。

不同于一般的120相机,67一卷只能拍摄10张照片。镜头成像非常细腻,锐度极高,和禄来、哈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entax 67在日本也算是深受喜爱的国民相机。其中,记录两个儿子成长点滴的滨田英明最为熟知,还有一位摄友为了表达对67的喜爱而创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Monster 67”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Hasselblad 503C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心得:Hasselblad 503 CX作为哈苏系列里承前启后的一款,前有“世界上最耐用的120相机” 500CM,后有哈苏系列的顶峰503CW。

503 CX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却继承了500CM长寿的快门结构。并且引进美能达Acute-Matte D型对焦屏,让对焦屏非常明亮,改善了取景时视野较暗的问题。不过,可视角度比较小,缺少裂相对焦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Hasselblad 503 CX手感轻捷,镜头成像较细腻,性价比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Bronica SQ-A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心得:Bronica SQ-AI是我第一台120相机,也是我只拍了一卷就收获很多喜爱的相机,所以我对他的情谊很深厚。而这个相机品牌的创始人吉野善三郎先生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从对相机收藏的爱好,不知不觉拥有了“想制作出这样的照相机”的梦想,最后有了被称作“平民的哈苏”的勃朗尼卡(又称“碧浪之家”)。

由于以哈苏作为目标,因此Bronica SQ系列在性能上表现均超出常规水平:轻便易携带;便捷好操作;镜头成像虽不比哈苏、禄来锐利,却有种日系相机特有的柔和;并且早期价格实惠,如今略贵,性价比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以上的介绍,小伙伴们应该对中画幅有了一定的了解,陷入了120小方块儿的魅力里了吧?那么,为了帮助大家选择,我简单地给它们分了个类:

入门级:Bronica SQ-AI

重量级:Pentax 67II

选手级:Rolleiflex 3.5F、Hasselblad 500CM或503CX、Pentax 67II

二、结语

1、本文分享的135、120相机属于手动相机,即从装胶卷开始,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焦距等操作全部依靠人力和经验完成。因此,习惯了全自动照相模式的新鲜人,势必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磨合过程。

其次,面对还很陌生的胶片相机,前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多去学习和提升摄影技能,而且后期对胶卷、冲扫和镜头升级的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总之,入坑需谨慎,量力而为。

2、作为一个上升天秤,我至今没法儿在相机、镜头、胶片和技术中分出个一二三。在我看来,每一个都很重要,并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机身的外观是品牌的颜值担当,操作系统的设计则是品牌思维和性能的直观体现,作为今后朝夕相处的伙伴,机身当然要用得顺手。镜头和胶片则直接地影响着成像的效果。其中,镜头决定了成像的素质,胶片则塑造了相片的风格。不同派系和品牌的镜头和胶片也有所差异。比如「日系镜头对色彩的还原度较好,德系镜头层次感较佳」,「柯达胶片对红黄色表现充分,富士胶片对蓝绿色表现较佳」。

好镜头固然人人好逑,只是价格也大都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文中涉及相机使用评价和价格区间均以机身加标准镜头的配置为基础。

3、文中样片选自Instagram(感谢分享美片的各位),部分为本人作品。Instagram的样片可能有后期滤镜的效果,毕竟照片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大家还是以实际出片为准哦。

4、最后,走个心。拍胶片这件事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只是遵循了选我所爱的本能。而一直拍下去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只是找到了所爱的又彼此适合的相机,想要长长久久的走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