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人生不断刷新着“更多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旦大学第一位盲人研究生朱苓君毕业了!6月21日,朱苓君就读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与她即将入职的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签署实践基地合作备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着马尾,身着黑色长裙,24岁的朱苓君娴静地坐在会议室,脸上是淡淡的笑容。

“用我们社工的话来说,她活成了一束光,这束光照亮了她自己,也照亮了他人。”她的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主任赵芳教授说。

【“有担忧,但没有犹豫录取她”】

朱苓君出生在江苏无锡,双目先天失明。4个月大时,通过手术获得了一些光感,但周围的世界于她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父母将她送到了上海市盲童学校,凭借着自身努力,她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并以优异成绩保送复旦大学。

回想两年前的面试情景,赵芳坦言“知道她的情况后,我们有担忧,但没有犹豫录取她”。

因为,“她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感染了我。作为百年名校,复旦所孕育出来的深厚人文情怀和它的包容,足以让我们去做这件应该做的事情。我本人是社工专业,专业理想就是扶困济弱,它所赋予我们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

随后,学校和学院的一系列动作,让赵芳感叹“虽在意料之中,但又出乎意料”。

朱苓君的宿舍被安排在了一楼,浴室和洗手台加装了扶手,楼外新设了无障碍通道。学校将她选修的多门专业课地点改到离她宿舍更近的第四教学楼,她经常去的教学楼洗手间张贴了盲文标识。学院还派人到她就读过的几所学校去了解情况,成立了由学院党委书记尹晨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了首位盲人研究生的综合帮扶计划。

【没有缺过一门课】

“这个孩子真的是很勤奋,非常有毅力,没有缺过一门课。”赵芳说。为跟上班级学习进度,朱苓君总是提前向老师要来课件,课前仔细预习。硕士论文改了十几稿,也毫无怨言。

“只有唯一的一次,她说压力太大了,问我能否延迟毕业一年。”赵芳笑着回忆。

提及此事,荣获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朱苓君有些腼腆:“我本来想延迟毕业一年也许会学得更好,没想到在老师鼓励下,不用延迟毕业同样学得好。我一直觉得,赵老师对我的信任比我对自己的信任还要强得多。”

在复旦求学过程中,朱苓君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赵芳:“上课总是金句迭出,精彩纷呈,充满了思辨和哲理。她经常晚饭都来不及吃,随便啃一口面包,就忙着辅导我。我虽然看不到她的模样,但在我心中她就是最美的老师。”

赵芳(右)在辅导朱苓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芳(右)在辅导朱苓君

毕业之际,朱苓君送上了精心准备的贺卡:“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我将牢记您的教诲,以您为榜样,让爱传递,爱您!”

【期待帮助盲童实现人生更多可能】

朱苓君平时的学习,主要依赖电脑和手机上的读屏软件,但家庭治疗课、统计课等涉及许多图表,读屏软件对此无法识别;她可以在电脑上写论文,但无法排版;查文献于她而言,则更加困难……

这时候,她的身边总是不缺乐意帮助她的人。

点滴关爱,懂事的朱苓君都一一记在心里。

她经常随身携带着糖果小礼物。天气好的时候,就自己拄着手杖去上课。去新华医院实习,同学送了两次后,她主动提出可以自己去,因为她暗暗记了路。

她还不断寻找让爱传递的方式,加入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对接盲童来学校听音乐会,在集体活动中拉上一曲二胡。在微软和辉瑞实习时,助力招聘部门吸纳残障者,提升办公无障碍环境,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减少普通人对残障者的刻板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曾经举办过一次荧光夜跑,让人惊讶的是,朱苓君在同学帮助下走完了全程。

正如她的人生不断刷新着“更多的可能”,如今她将回到家乡从事特教事业,“我希望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帮助盲童实现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