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被视为国术。长期以来,国术被国人认为是天下第一技击术,武林高人可以运气为剑,隔山打牛,还能摘叶飞花伤人立死,没有哪个国家的搏击术可以与中国武术比肩。即使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民族危亡的一百多年里,大家仍然坚信,就算打不过洋枪洋炮,可要论徒手搏击或冷兵器对抗,洋人根本不是对手。这一信念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不容有半点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生了几场当代国术大师与自由搏击运动员的公开比武,结果让人瞠目结舌。盛名在身的大师们不仅没能展示出传说中的神功,反而是毫无对抗之力,几乎一击便倒。开始人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意外,然而随着一位位大师走上拳台,又一次次铩羽而归,国人们陷入了凌乱,经过一番反思和争论,国术无敌的信仰终于动摇了,质疑之声不断传出。有观点认为,武术大师没有实战能力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当代,还存在于过去,有人翻出各种证据来证明,明清时期的许多所谓宗师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神功和那些神奇的战例都是门人杜撰包装出来的。虽然这种一棒子打死中国武术的武断结论,既不客观,也不公正,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也要承认,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没有真功夫的假大师,即使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有裘千丈这种招摇撞骗之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古代,这种“武术大师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明清时期,根据正史的记载,这种现象至少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是四大刺客,两千多年来,他们以过人的忠诚、勇气、智慧和武艺备受后人敬仰。

专诸刺王僚时,王僚已有防备,身穿两层重甲,周边有手持长戈的武士环卫,可是专诸在这种强大压力下,神情自若,毫不慌张,在接近王僚的一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手,一击致命,尽显力量和速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专诸如果仅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武艺加持,那么即使靠近了王僚,在武士们虎视眈眈的近距离监视下,也没有机会出手,即使出手了,也会被武士的长戈挡住,即使击中了王僚也不见得能刺穿他厚重的铠甲,而专诸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击得手,可是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刺杀,专诸却做到了,所以他毫无疑问是当时的一位顶级武术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政刺侠累时,侠累正在相府中,端坐在高台上,身边防卫森严,“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并没有采用智取的套路,而是从大门强行闯入,高声呼喝,一路斩杀卫兵数十人,冲上台阶将侠累杀死。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又说:“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政杀入相府后,沿台阶朝上仰攻,本已十分困难,而且侠累身边都是持戟的精壮卫士,竟然被他格杀数十人,最后成功刺杀了重兵护卫的侠累。这不是小说的描写,而是《史记·刺客列传》的真实记载,聂政之勇,可谓万夫难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诸和聂政,都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勇士,他们分别以一次惊心动魄的刺杀证明了自己的盖世英勇和绝顶武功,不负他们的赫赫威名。这也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是有猛士的,中国武术不都是花拳绣腿,而是可以致人死命的必杀之技。

再看豫让谋刺赵襄子一事,豫让只是智伯的一个家臣,并不以武艺见长,然而为了给主公报仇,他不惜自残形体,多次试图以伏击方式刺杀赵襄子,却因赵襄子为人警觉而没有成功。豫让对旧主的忠诚和不惜与敌同归于尽的勇气自不待言,但他却终因武艺不逮,只能抱憾而死。豫让本不是个武士,他独自去行刺赵襄子这种自身防护意识极强的千乘诸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四大刺客中名头最大的荆轲,却在刺秦王时上演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在当时,荆轲是名震列国的天下第一刺客,与专诸、聂政这样的武夫不同,荆轲还是个文武全才,《史记》记载他:“荆卿好读书击剑”,他不仅善击剑,还通文墨,所以他的心智应该更加缜密,也更有韬略,综合能力必然在专诸、聂政之上。按《史记集解》的注释,荆轲击剑术的特点是“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也就是说,荆轲擅于用短剑破对方的长兵器。就冷兵器搏击而言,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所以荆轲的剑术一定是兵行险招,以迅捷灵活见长,因此他出手时,必然是快如闪电,形似鬼魅,在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就取了对方的性命,荆轲的剑术应该是最能体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一精髓的。

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的人,是荆轲的朋友田光,他也是当时著名的侠义之士,他能举荐荆轲,说明他确信荆轲有着绝世武功,可以完成刺杀秦王的艰巨任务。对于太子丹来说,刺杀秦王更是赌国运之举,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如果太子丹不是自信对荆轲的能力有了全面了解,他是不会仅凭田光的一面之词就将事关燕国社稷存亡的重大使命赋予荆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轲领命后,做了堪称完美的策划:利用秦王对土地的贪婪,投其所好,然后获得与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乘其不备,一击绝杀。这个行刺方案几乎无懈可击,以荆轲的剑术,又有名剑“徐夫人”的加持,秦王似乎已经必死无疑。

荆轲的心理也极其强大,确实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风采。在秦宫大殿前,这个龙潭虎穴中扑面而来的森严压迫感,竟然使13岁就杀人的亡命之徒秦舞阳吓得双腿股栗,面无人色,而荆轲却面不改色,神态自如,没有引起秦王的丝毫怀疑。

荆轲缓缓展开督亢地图时,秦王看得非常专注,根本没有任何防范和戒备。当“图穷匕首见”的瞬间,淬了剧毒的“徐夫人”只要划破秦王的一点皮肉,就能见血封喉。然而,荆轲出击之时,却被秦王挣脱了,惊骇之下的秦王绕柱逃避,而且他的那把“鹿卢”剑因太长而拔不出来,以荆轲快如闪电的身法,此时完全可以抓住秦王将其刺死,可是他却没能追上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