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2年年中,我国为孟加拉国修建的帕德玛大桥通车了。

当时孟加拉国的民众激动地亲吻桥面,就连孟加拉国总统,都深深为此感到自豪与欣喜。

于是可以看到,因为桥修得太好,竟使得对方到处“显摆”了起来,各国媒体、官员来访的时候要带去看一看,甚至特意发行了这座桥的纪念钞。

那么问题来了,帕德玛大桥怎么修起来的?

它为何被称为“希望之桥”,对于中孟两国来说,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帕德玛大桥的修建背景

对于孟加拉国的人民来说,帕德玛河让他们又爱又恨,爱的是这条河在过去几千年,一直哺育着两岸民众,堪称是母亲河;

恨的是它如同一把锋利的铡刀将孟加拉国分成了东北和西南两块,也将富裕和贫穷给分割开来。

住在河边的民众,有的十几二十年都没去过对岸,因为过河实在是太麻烦了。

条件允许的时候,坐船要坐三个小时,如果碰上了雨季那就没准了,动辄就要一两天,还要承担船翻人亡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民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修一座桥。

早年间,孟加拉国政府也这么干过,他们在上游河道较窄的地方修了一座大桥用于运输。

可惜这座桥太小了,而且也太偏远,根本就无法给西南地区的民众提供足够的便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孟加拉国决定在下游修建一座新的公铁路两用大桥,本国工程队水平不够,是修不了这种桥的,只能从国际上招标。

最终我国中铁大桥局和中铁大桥院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设计指导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不解,区区一座大桥,建造起来能有多难?

这得结合帕德玛河的实际情况,以及孟加拉国的综合能力来看。

首先,帕德玛河河床又宽又深,而且基本由粉砂组成,松软而不易受力。

这个地质环境其实是不适合建桥的,就连浮吊的铁锚都经常被流沙掩埋,拔不出来就只能将绳子割断,而且大型船只还容易因为河床变化而搁浅。

没办法,项目部只能把砂石挖出来,挖了多少呢?据说能填满四个西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地质条件差,施工环境恶劣。

像这种河床冲刷大、地震多发地区,一般的结构是很难奏效的。

中国工程队采用的是将超长超大直径钢管打入斜桩的方法,耗时耗力又耗钱,不过有个好处,那就是能确保施工质量。

工程难一点没什么,可当地的条件属实令人咋舌,2015年先遣人员刚刚抵达现场的时候,直接被当地的自然生态“震住”了——

野草杆子比人的头还高,里面有大红蚂蚁、毒蛇、狐狸以及狼等等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洗澡的条件就算了,从地下打出来的水还含有大量砷,上面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没过几天大家的身上都长满了水泡。

伴随着轰雷的倾盆大雨、能够把屋顶和龙门吊掀翻的飓风,这些东西听起来不可思议,却是施工队当时切身感受到的。

有人问他们想没想过放弃,施工人员说想过,可看到当地人充满期盼和希望的眼神,就决定留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孟加拉国艰难的环境了,

决定建帕德玛大桥的时候,孟加拉国面临着重重难题,包括财务技术以及法律等等。

不少合作伙伴都认为,这是一座“永远无法建成的桥梁”,这无疑给我国施工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此次建桥的程序也和过往不同,过去都是先设计再绘图,最后施工单位进场。

可此次负责相关设计的英国公司完成初步设计就“跑路”了,以至于后期工程所需相关参数还得我们一点点来量,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再加上孟加拉国资源匮乏,建桥所需的许多物资都要从我国国内运过去,这一路上组织起来难度也大。

幸而,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也无所畏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帕德玛大桥的逐步建成

这样一座大桥,该从哪里开始建造?答案是整治河道。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想建桥,先治水”,帕德玛大桥的修建也不例外。

早在2014年底,相关单位就率先来到当地,开启河道整治作业,这个工程一直延续到2022年。

没错,在修桥之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治水了。

而在“水面建桥”的同时,大家也没耽搁“水下工作”,包括引导水流流向、给河道清淤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帕德玛河河道治理的工作量,放到全球所有此类单体项目中都是首屈一指。

“疏浚回填”“种草摆块”,这都是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不仅清理了河道,而且还消弭了洪水的风险,给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农田和捕鱼区域,还有美丽的河景,因此工作人员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由衷感谢与尊敬。

河道治理不简单,建造大桥更难,帕德玛大桥的建造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首先是主体,它采取的是“双层结构”,上面给汽车通行,下面摆放了给火车通行的铁轨。

至于电力管线、通信电缆槽,还有天然管道等公共设施,则是部署在了铁路轨道的两边,这个结构高效又不失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主梁,帕德玛大桥的主梁分为公路、铁路以及主桁三部分。

公路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混凝土、钢筋加上公路桥面板;

铁路比较有意思,采用的是纵横梁结构,关键节点全都是全融透对接焊接,钢材材质也很结实;

至于主桁,采用的是无树干的三角形滑轮式桁架,同样是实用性与美观性并重,让孟加拉国民众看得啧啧惊叹。

最后就是一些细节了,主桥墩基础设计采用的是大尺度寸钢管斜桩,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主要是为了“牢靠”。

由于它是按照正六边形均匀布置的,所以水中墩台也相应地设计为了正六边形,细致的程度令人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年中,这座大桥建成通车了,它给孟加拉国带来的好处太多太多。

以至于大桥建成之际,就有民众激动地亲吻了地面,孟加拉国政府官员们也引以为傲,当外国媒体和高官来的时候,都会带他们去桥上游览拍照。

帕德玛大桥给当地人带来了哪些好处?大致有四个方面。

第一,将孟加拉国东北和西南两部分“合二为一”,大大缓解了西南地区的运输压力,也方便了两岸民众出行。

之前坐船要坐三个小时,现在坐车半小时就到了,又方便又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带动了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大桥刚建成这些年经营权在我国手里,可帕德玛大桥还是促进了孟加拉国GDP的增长。

据悉共享了超过一个百分点,同时将贫困率降低了0.84%,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难得了。

第三,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原本脏乱差的地区现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景区,促进了孟加拉国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环境的改善也大大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幸福感,这是无法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帕德玛大桥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为了保证工程能按质按期完成,一整个项目班子都留在了工地上。

为了缓解员工的思乡之情,单位特意把他们的亲属接了过来,当时来的大多是妻子,只有魏明霞是丈夫过来了。

刚到工地,不少人就泪水涟涟,因为当地条件太苦了,离别之际魏明霞的丈夫更是紧紧皱着眉头。

魏明霞问他怎么了,丈夫犹豫再三后才同她说:

“我就要走了,这个地方太苦了,我怎么能把你留在这个地方?要不你也同我一起回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明霞听了丈夫的话很感动,不过还是摇了摇头,并且坚定地同他说道:

“我要等大桥建成再回去,到时候,这地方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我坚信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果然,帕德玛大桥给孟加拉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魏明霞等人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些工作人员吃苦耐劳、矢志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是他们给当地建成了“希望之桥”,是他们给祖国打造了张“新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希望之桥与崭新名片

“希望”不仅在当下,更在未来。

我国有意帮助孟加拉国,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大力聘请孟加拉国的大学生、管理人才以及工人。

不仅大大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还给孟加拉国留下了一批高质量基建人才。

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这一做法尽显大国担当。

而体现这点的还不止于此,在修桥的过程中,工程队一直关注周边民众实际需要,给他们打井、捐赠生活物资,支持他们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也正因如此,在建桥的这些年里,工程队也和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当工程队要离开时,当地人依依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桥建成之际,当地民众感慨的也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被改变了,更是“中孟情谊”的坚固与珍贵。

说到这,也不得不佩服我国“国家建桥队”的实力。

短短70多年的时间,我们就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发展出来让西方国家都自愧弗如的建桥技艺,这是何等的了不起!

孟加拉国当下建桥是难,可我国当年建桥又何尝容易?

就拿长江大桥来说,民国时期国内外专家对长江大桥进行了多次勘探,可最后的结果都是摇头黯然而去,以至于当时流传起了这样一句俚语:

“黄河水治不好,长江桥建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我国中铁大桥局最后还是把长江大桥建起来了,实在也是不建不行。

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做过统计,当时光是武汉三镇每日过江的人就有十几万,而每年几乎都有几百人在水上遇难,这些人的遭遇令人扼腕。

除了民族安全,经济发展也有这方面的需要,一条长江将武汉一分为二,物资运输极不便利,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发展。

以至于我国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长江大桥修起来,毛主席更是亲自到工地视察,叮嘱大家:

“长江大桥要建成,大桥人更要通过这座桥‘学会建成’!”

众人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于是长江之上从“无一桥”,变成了如今的超过三百多桥,尤其是南京长江大桥,被人们称为“中国人的争气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外部援助中断的情况下,我们自力更生、打破了极限。

那不只是一座桥,更是国人挺直的腰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有多么鼓舞人心?

在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的第二天,《人民日报》恰好播报了我国新的氢弹试验成功的消息。

当年头版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拿来报道大桥通车了,留给氢弹的版面只有三分之一,这一对比谈论就知道有多了不起了。

最重要的是,那一座座大桥,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帕德玛大桥来说,它直接结束了当年的千年摆渡史,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强悍的基建实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得到了世界认可与赞誉。

为了纪念帕德玛大桥,孟加拉国特意出版了纪念币,将大桥的模样印到了钞票上,可见孟加拉国人民对这座大桥的喜爱与重视。

孟加拉国政府官员频频把这座大桥挂在嘴边,邀请大家去拍照参观,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不只是一座桥,还是中孟友谊的见证,是孟加拉国走向未来的又一崭新起点,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座大桥,知道中孟之间的情谊,这样才不算辜负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我国对孟加拉国的一片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走进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感受孟加拉梦想之路》 中铁四局

《帕德玛大桥通车一年,行车超5,00万辆,湖北方案造福孟加拉国8000万人》 荆楚网

《来自建桥国家队的七十年发展故事》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