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告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和决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

仅仅12天,近3万名建设者不分昼夜地奋战,一座可容纳上万名患者的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雷神山医院。

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如今四年过去了,那座见证了中国人抗疫的雷神山医院荒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7天内创造生命奇迹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传播,武汉成为疫情的"风暴眼"。

医疗资源严重告急,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激增。

现有医院远不能满足救治需求,急需征用新的场所收治患者。

就在武汉疫情形势最严峻之时,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计划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号召令一出,全国各地3万余名建设者闻令而动,星夜兼程赶赴武汉,肩负起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使命。

与此同时,医院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砂石等各类物资也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往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有效隔离,设计师们绞尽脑汁,最终采用了"鱼骨状"的模块化设计。

这种设计布局犹如一尾鱼骨,主通道就像鱼骨中央的"脊梁"。

两侧患者病房则如同一根根鱼刺,巧妙地将医患区域分隔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BIM(建筑信息模型)、5G通信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也被运用到医院建设中,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准度。

让世界瞠目结舌的是,仅仅用了12天时间,一座可容纳2000余名患者的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

这座"基建狂魔"再次刷新了"中国速度",以其惊人的效率和决心感动了无数国人,也震撼了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滚滚黄土到平坦场地,从地基开挖到主体封顶,从室内装修到设备安装……

那段日子里,超3万名建设者披星戴月,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工地一线。

寒风凛冽,他们依然挥汗如雨;霓虹初上,他们仍在挑灯夜战。

这群"最美逆行者"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这个特殊的春天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天,近300个小时,43200分钟……在"中国速度"的见证下,一座全新的"生命方舟"横空出世。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速度惊人,更是处处体现着科学规划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医院被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三个部分,严格控制不同区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空气流通。

医护人员进出污染区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流程,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防止交叉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施工过程中,雷神山医院大量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方式。

工人们在工厂提前加工好医院所需的墙板、门窗、管线等构件,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建造方式不仅大幅缩短了建设工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房间大小和布局,为患者创造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座现代化医院,雷神山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

负压病房、ICU监护室、CT、核酸检测实验室等一应俱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中央空调系统配备了独立的新风和排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患者病历、检验报告、影像资料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医院还引入了智能配送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完成患者的餐食配送和医疗废物转运。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接触,把安全防护做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在随后的67天里,这里成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

近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此得到及时收治,其中重症患者占比达12.1%。

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日夜奋战在救治一线。

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神山上演生命奇迹

在雷神山医院里,到处都能看到令人动容的场景。

重症患者从鬼门关前被拉了回来,痊愈的患者含泪向医护人员道谢,患者家属送上手写的感谢信,隔离病房里响起如歌的读书声……

医患之间虽隔着一道透明的屏障,却心手相连、同舟共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种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凝聚力,汇聚成抗疫路上最温暖而有力的力量。

4月15日,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从雷神山医院治愈出院。

至此,这座"战“疫”医院"完成了它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67天里,雷神山医院创造了"零感染"的医疗奇迹。

展现了"生命至上"的人道情怀,谱写了一曲医患同心、共克时艰的生命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处境

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相继休舱。

这两座医院承载着抗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人希望它们能够在疫情过后发挥更多作用。

然而,这个想法面临诸多现实困难,首先,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

即便经过严格消毒,它们在后续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两座医院当初的建设是为了快速扩充床位,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

因此只设置了病房和重症监护区,缺少门诊等常规医院的完整功能,难以直接转为普通医院使用。

关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后续利用,虽然尚无定论,但舆论呼吁既要尊重抗疫历史,又要合理使用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无到有,从梦想到现实,雷神山医院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