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20年2月23日,山东曲阜,孔府。

这一天是大年初四,孔府内外没有节日的喜庆,反而戒备森严,每一道大门都有孔府家丁以及北洋政府的官兵在守卫着,山东督军甚至亲自前来坐镇。

当天,孔府的侧室王氏正在产子,使得整个孔府以及北洋政府都紧张了起来。

这个尚未出生的婴儿是什么来头?为何北洋政府如此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遗腹子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名字成为了圣人的代名词。

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对孔子格外礼遇,孔子已经逝世,这份尊荣就落在了孔子的后人身上。

自汉到清,历代封建王朝都对于孔子嫡系后裔“恩渥备加”。

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便将孔子故居改成了孔子庙,孔子开始受到人们的祭祀,不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期并没有专门的人去负责祭祀孔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封孔子的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这是第一次有了指定的专人负责祭祀,并给予了孔子后裔封号。

汉元帝封孔子的第十三代孙为褒成侯,孔子后裔开始有了世袭的爵位。

之后,各个王朝对孔子后裔的加封越来越重,食邑也越来越多,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为衍圣公。

之后王朝不断变换,但是衍圣公的爵位一直传袭到了民国24年,一共880年。

而当天出生的这位小婴儿,便是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发妻早逝,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于是孔令贻娶了陶氏续弦。

可惜的是,到孔令贻43岁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子嗣。

这让孔令贻心中着急,他是真的有爵位要传的,家中香火不能断,于是便收了宝翠为侧室。

宝翠原本是河北一户王姓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后来被卖给了陶家做丫鬟,陶小姐出嫁的时候,宝翠作为陪嫁一起去了孔府。

被收为侧室之后,宝翠相继生下两个女儿,孔令贻很高兴,但是他依旧盼望着能有一个儿子。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孔令贻带着宝翠去泰山祈福、许愿、求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孔令贻的岳父病故,孔令贻前去奔丧,结果一回来就发现染上了病,并且日渐严重,眼见着就回天乏力了。

临终之前,孔令贻心心念念的都是宝翠腹中的孩子,他盼望着是一个男孩儿,写下遗嘱表示如果是个男孩儿就是新的衍圣公,并将遗嘱报备给北洋政府。

当年年底,孔令贻就去世了。

第二年的2月23日是孔德成出生的日子,当天整个孔府以及北洋政府都是严阵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翠难产,折腾了一整天都没有能把孩子生下来。

这让整个孔府都紧张不已,陶氏更是一整天都在烧香祈福,祈求宝翠和胎儿平安,更祈求腹中是一个男孩儿。

到了傍晚,孔德成终于成功落地,孔府众人放下了心,北洋政府更是在曲阜门外鸣礼炮13响,庆祝孔子后裔香火不断。

孔府的门户打开,曲阜城的南门也打开,上面挂着“鲁班高八丈”的大木牌,庆祝小圣人诞生。

孔德成出生时,牵动了一个国家政府的心,军队保护、礼炮庆祝,排面拉满,但是孔德成的人生可算不上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衍圣公

孔德成出生十几天后,生母就因病去世。

出生在孔府,作为孔子的后代,让他一出生就备受瞩目,却也让他从一出生就被确定好了人生的框架。

孔德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继承了衍圣公的名号,受着别人的大礼参拜,会走路就要学着去给孔子上香祭拜。

他在家中受着严格的、传统的儒学教育,三岁的时候就被家人带着负责孔氏家族的孔庙祭礼,五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做主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政府也非常看重孔德成的教育问题,给他请了四个教习老师,其中甚至有一个英文老师。

国民政府之所以如此看重孔德成,就是希望利用孔子学说当中的忠君思想,用以教化国民,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孔德成就是一张特殊的牌。

不过,衍圣公这一名号,带有很明显的封建主义色彩,这与国民政府所宣扬的平等自由的新思想是相悖的。

因此关于是否保留衍圣公这一名号,国民政府内部还是进行了一番争执。

在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当政的时候,他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复辟帝制,所以他保留了衍圣公的爵位,孔德成的父亲也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衍圣公。

但是随着帝制复辟的失败,民主共和越来越深入人心,衍圣公的爵位越来越受到世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2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认为,儒家的尊王忠君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思想格格不入,当今时代不应当有衍圣公这样的封建遗典。

因此,下令废止春秋祀孔,并要求各学校全部取消祭孔典礼。

这让当时的人们开始思考儒家学说与现代思想的关系,7月份的时候,就有不少有识之士向国民党呈请取消衍圣公的名号,并且将孔庙、孔林收归中央。

这些提议让孔氏族人感到非常彷徨,他们非常担心自己从封建时代传了几千年的特权就此丧失,于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8月,孔府话事人以孔德成的名义,向政府申请取消衍圣公的名号,但是希望孔德成能够有新的官方身份,继续负责祭祀孔庙,守护孔林。

这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保留孔府的特殊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孔府委托孔祥熙在国民党内部为孔府说话。

孔祥熙自认为是孔子的第75代子孙,为了他自己的“圣裔”身份,他也要尽力保留住孔德成的爵位。

孔祥熙说,如今的孔府只有爵位而没有权力,所以不能等同于封建时代的公爵,并且试图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保住孔府的私产与私田。

在孔祥熙的操作之下,国民政府取消衍圣公的议程最终被搁置了,但是时代的大势是不可逆的。

由于新思想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接受了平等共和的思想,那么代表封建势力的孔子文化就成了新青年们攻击的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6月,曲阜一所学校的学生公开宣称衍圣公府是封建余孽,结果孔氏族人直接告到了国民政府,说学生们“辱孔”

孔府话事人还以孔德成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辱骂蔡元培,说他藐视礼法,不顾法制,屈辱压迫孔德成“孤儿寡母”。

这份声明中将孔德成和孔府塑造成了受害者,在舆论上赢得了支持,但是也招致了不少有识之士的不满。

说蔡元培欺压孤儿寡母,属实是道德绑架,毕竟孔府历代都是封建大地主,与封建皇朝的关系十分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朝历代孔府都有皇家赐田,孔府会将这些田租给农户,收取高额租金,据计算,孔府租田租金高达60%。

租种孔府田地的租户们,饿死者众多。

1927年,孔府红庙村的田地收成不好,很多农户几乎颗粒无收,但是孔府的租金一点不免,逼得村中饿死了70多人,80多户人家外出逃难。

这样一个大地主,就算是“孤儿寡母”,也谈不上弱势群体。

因此孔府以孔德成名义发布的这个公告,可以说是捅了马蜂窝,不少有识之士都开始批判孔府,以及国民政府利用孔德成当作政治招牌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表示恢复儒教本身就是一件反动的事情。

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国民政府只顾得上衍圣公,看不见曲阜街头巷尾冻饿而死的孩子,更看不见全国各地的苦命人。

用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去供奉孔府,孔府的人自己也心里不安吧?

实际上,孔府人心安理得得很,他们千方百计想要保留特权。

蒋梦麟对这份公告中对蔡元培的指责非常不满,他直接请求山东省教育厅收缴衍圣公的印信,理由是“孔德成曾经自请取消衍圣公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府坚决不肯将印信交出,慌里慌张的去向孔祥熙求援。

虽然在孔祥熙的斡旋之下,暂时保住了衍圣公的信物,但是国民政府此时也清楚,继续保留衍圣公名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更名正言顺的打孔府牌,1935年1月,国民政府取消衍圣公的名号,设立“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由孔德成担任。

孔德成非常配合蒋介石的政治作秀,他心里清楚蒋介石是借助他孔子后人的身份,来让自己的统治合法化。

但是他也需要借助国民政府的力量来宣扬儒学、保留孔家超然地位,二者各取所需。

所以,从出生开始,孔德成就被绑上了政治漩涡的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被绑架的一生

由于与自己的利益相关,孔德成是拥护国民政府,拥护蒋介石的。

1936年12月,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当时孔德成正在家中举行婚礼,听闻蒋介石遇险,参与婚礼的官员们都大惊。

终身大事扫了兴,孔德成却顾不上抱怨,他对蒋介石充满了担忧,听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孔德成更是第一时间向蒋介石发去了慰电。

孔德成这位大儒后裔,已经与国民政府成为了一条绳上的蚂蚱,沆瀣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熙自称是孔子的第75代孙,但是他却纵容自己的家属贪污腐败,臭名昭著。

而作为“衍圣公”的孔德成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时挂在嘴上的“礼仪廉耻”也都不提了。

孔德成还对革命抱有敌对态度

1946年,我党组织农民代表在孔庙举行了会议,使得孔家改变了原本不合理的收租制度,取消了一部分税收。

1948年,孔德成致信国民政府,大义凛然的表示,自己愿意将孔家的祀田充公。

但是其实当地已经经过了土改,也就是说孔家所谓的田地已经归还给人民群众了,他又有什么资格将农民的土地充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孔德成也只能跟随国民党逃往台湾。

在台湾,孔德成依旧是国民政府的政治资源,时不时被蒋介石抬出来打擂台。

国民政府看中孔德成,当然只是看中了他的血脉,希望他能够进入国民政府为己所用。

至于孔德成本人是不是愿意,那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他本人的前途也与当权者的政治前途纠缠在了一起,他不得不在社会大事中浮浮沉沉。

虽说为了自身的权益,孔德成选择站在国民政府一边,但是在国家大义上,孔德成并没有辱没先祖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孔德成便以孔子“尊王攘夷”为号召,宣扬抗日救国的理念。

侵华日军为了麻痹我国群众,三番五次拉拢孔德成,制造“圣人后裔”支持日本的假象,孔德成对此非常警惕。

日军经常举行祭孔典礼,伪装成继承孔子思想的假象,邀请孔德成来主持,孔德成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日军。

他不断发表演说,警醒世人,日军这是“文化阴谋”,是为了麻痹国人,日寇的行为,根本不配提及孔子思想。

身为孔子后人,孔德成一出生就自带光环,这让他一生衣食无忧,但是也折断了他的翅膀。

退却台湾的孔德成,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井振武.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博士.天津政协公报,2009(7):53-53.

陶行知.从孔德成的教育说到孔子的故乡与祖国.重庆陶研文史,2021(4):3-4.

周为筠.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3):48-48.

乔睢.孔德成传(1920——1949年).文史哲,1974(4):74-81.

骆承烈.辛亥革命时期的衍圣公.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1,26(5):75-80.

董龙梅.衍圣公与孔子文化.人文天下,2017(9):42-47.

李俊领.“文治”与圣裔:国民政府对孔德成的借助及其困境.抗日战争研究,2018(2):12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