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po

2024年,观众想看好剧,已非难事。

开年就出热剧成了长视频平台的“传统技艺”,《人世间》《狂飙》《繁花》《南来北往》年年如是;“喜人”纷纷出演喜剧,以最强的适配度让市场悄然掀起一阵“新喜剧”之风;《追风者》《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城中之城》里,可以看清不同岁月里“时代”与“人民”的风貌与信仰;“后五一档”横空出世《我的阿勒泰》,让所有人重新认识阿勒泰这个美丽的地方,诞生出全新的治愈系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视频平台与电视台,还是那些感情、那些现实、那些题材,“似乎没变,又好像变了不少”,故事变好看变精彩了。

不可否认剧集市场曾经陷入过一段时间的低谷,平台砸钱培养市场,短视频等新娱乐方式抢夺观众注意力,剧集除了“大IP+大流量”的固定公式之外就讲不好故事了?当然不是。

近期小娱和很多制片人聊起这半年来的剧集市场,大家感受一样,长视频的剧集创作者似乎总是越困难越奋起,所以降本增效走入第三年,影视人学会了不冒进,踏踏实实把眼前的人们和现实的故事写好。就像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今年提出的“向上创作,向下共情”,中国有多广袤有多悠远,创作的空间就有多开阔。

2024年剧集观众“吃”得更好了,长视频平台的创作心态也更坚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集市场的视野更开阔了

今年上半年的剧集市场不再只有开年出热剧,腾讯视频从《繁花》到《庆余年2》不乏“天龙人式”大男主,优酷从《花间令》《惜花芷》到《墨雨云间》古偶剧里复仇女主与家宅群像接连不断,爱奇艺则从《南来北往》《城中之城》到《我的阿勒泰》坚持继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上挖掘小人物的故事、深耕现实主义题材。

社交平台热议的话题似乎不再热衷大男主大女主身上绿叶独配一朵花的“独角戏”,于是配角二创剧增,NPC系统意识觉醒文成标配,观众在追剧时对全员角色的分散关注,来源于2024年剧集本身的视野变开阔了,创作者“看见”更多的小人物,更易呈现出戏味十足“群像”故事

从电视台“大女主”古装剧王时代转变至如今“群像”刻画颇深的现实题材时代,是社会与行业变化后,大众希望以荧幕为镜,看见更多“自己”的迫切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群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变得格外细节。就好比《南来北往》与《繁花》分别描述着东北与上海在不同地域里小人物随着时代变迁的成长。

再说得细一些,前者是与《人世间》相似的东北大院群居生活的特征,把视线辐射到铁路警察与之打交道的火车乘客中,流动的人群为大院群像故事增加了动态感;《繁花》里的群像则更具有南方城市里人物的个体感,男女老少都带着上海滩式的孤勇,为真实的人物增加了适当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域背景来到大西北的新疆牧区时,就可以是《我的阿勒泰》里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群像,不同民俗文化的对撞与草原生活的和谐,是过往影视剧中极为少见的,创作者挖掘出了更多过往未触达的人群,以短短八集的长度把每个人物印在观众的心里。

这个故事里,除了热爱文学的少女文秀与哈萨克少年巴太,人如其名的张凤侠、丈夫去世带着一儿一女寻找新生活的托肯,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谁的母亲”形象,而是放大了她们自我生活的追求。在每个人都更需要个体存在感的当下,影视剧群像中的不同角色也不会再被剥夺第一身份而只以家庭身份存在,市场创作中对个体人物的尊重就是这样越来越具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家庭关系”是国产剧躲不开的群像叙事,《追风者》中有信仰不同却彼此相互的沈图南、沈近真兄妹,《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有互相成就的程安心、赵秀芳母女,家庭身份都不再超越自我认知;而《三大队》中的程兵与王苗苗或者《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的王士涂与小七,却又因为没有血缘父女、父子关系,让苦难中的人物变得生动起来。

《追风者》的歌词说“不要留我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的风沙”,群像剧不断地快速裂变,就是创作者为了在一个故事里让更多不同的观众看见自己。未来创作的视野会被不断打开,现实与群像渗透进不同的题材创作中,引发荧幕内外的共鸣与共振扩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更有勇气“向上创作”了

烟火气的谍战剧、轻喜感的抗日剧、硬核现实主义、家庭悬疑、散文改编,在开阔视野挖掘新方向的时候,总是需要创作者有勇气去触及过往鲜少尝试的话题或者类型,这是创作升级的必经阶段,也是链接创作者与观众审美的必然过程。

腾讯视频的《春色寄情人》与优酷的《微暗之火》不再耽于谈一些小情小爱,情感、悬疑、价值观之间互相融合,让观众看见很多有血有肉的人。

爱奇艺则把现实的步子迈的更大一些,更深刻更敢拍了。

在今年的“迷雾剧场”中融入情感,让原本硬核悬疑剧走进家庭的《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变得人味儿十足。常被诟病“披着职场外衣谈恋爱”的职场剧也有了高水准的标杆,《城中之城》是爱奇艺继《理想之城》后再度挑战“硬核职场”,播出后不仅“四叔五精”的中年职场角色刻画意外走红,借资管新规发布前后的时代背景,讲述金融职场里人性的“灰度”,让现实主义题材又触达了“硬核现实主义”的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的勇气?

互联网影视的创新时代,复合元素的叠加题材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或许我们还在诸如科幻之类强工业化的题材上有所欠缺,但是想要挖掘纯新类型的创新口径已经少之又少,更大可能性就是多尝试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不同元素的跨界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视频平台的线上剧场似乎成了不错的融合创新“试验田”,曾经的“恋恋剧场”以高概念培育甜宠,如今“微尘剧场”提供新的视听体验,“大家剧场”向着严肃文学迎难而上,“迷雾剧场”用不同情感浇灌硬核悬疑,手握“一喜”“二喜”IP的爱奇艺用“喜人”以及今年最流行的短剧形式升级“小逗剧场”,《少爷和我》的“12重宇宙” 以及《大王别慌张》玩儿了好一手“借古喻今”,也借年轻人的共情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议题,笑中带苦,笑中带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一些创作未必是当下的创新,更像一种“拾回”,《三毛从军记》《傻儿司令》之后太长时间没见过的抗日喜剧,也以“喜人”相助的形式,借《狗剩快跑》卷土重来。

观众在娱乐的过程中仍旧不止需要共情,还需要与自我、与社会的同频思考,“向上创作”是影视人的社会责任,上半年敢于突破话题与创作难度的上限的内容在递增,中国影视创作人的勇气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听审美越质朴越高级了

上半年“爽剧”的风继续刮,甚至有着“一部长剧得到的最高褒奖就是说它节奏快得像微短剧”的说法。诚然2024年长剧短剧都在为观众提供娱乐解压的渠道,但仍然有一些有勇气的长剧创作者,试图用“慢剧”与“视听审美”体现长视频真正的价值

不少“归乡剧”在快节奏里“杀”出新路,腾讯视频《春色寄情人》让李现在“慢剧”赛道稳住脚跟,“萤火单元”为年轻人增加了小城市的烟火气;优酷将“悬疑剧场”升级为“白夜剧场”,倾向于提升社会派推理的质感。

爱奇艺更有勇气,挑战改编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口碑与热度、文旅与商业等多方面的丰收就是对创新者的最好馈赠。谁也没想到乡土的小地方,高级的叙事审美,8集的《我的阿勒泰》真的成了上半年最惊喜的“慢剧”。毕竟很多人读过李娟的原著,可是注重情绪的散文怎样转化成故事,是很难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平快的微短剧正红,这部短剧集就要“倒反天罡”,从豆瓣开分8.5一路涨至如今的8.9分是大部分人意想不到的,导演兼编剧的滕丛丛其实也并不寄望一部剧的成功能带动散文改编剧或者“慢剧”的风潮,只是这一步总要有人迈出来。见多了流水线大IP古偶剧的观众被棚内拍摄压抑久了,见到阿勒泰大草原的辽阔,不难感受到创作者传递出来的真诚。

这也得益于滕丛丛电影拍摄的经验,为电视剧提升了极致视听体验。虽然电影导演入局剧集拍摄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依旧可以带来视听手法上的诸多新鲜,广袤世界与微小人类的对照必须由实景完成,人文民俗里的牧民们顶着脸颊上的高原红,在镜头下越质朴越高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集悬疑短剧集《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导演周全是和滕丛丛一样的85后年轻本土导演,从网剧精品化的第一年吕行拍摄12集《无证之罪》开始,辛爽拍摄12集《隐秘的角落》,陈正道拍摄16集《摩天大楼》,30亿电影导演申奥拍摄电视剧处女作10集的《新生》,就凭借信息差犯罪题材新赛道与镜头语言得到好评,年轻电影人不再局限于电影,迷你短剧集成了他们大展拳脚的另一片阵地。

更何况冯小刚、王小帅等老牌电影导演也不吝加入,这或许就是电影人与传统电视人齐聚一堂比拼审美、共同提升的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阿勒泰》成为了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的华语剧集。国产强类型剧已经不再因为被形容“美剧质感”而骄傲,因为国产剧在视听质感上已经真正与“国际叙事”接轨。国产剧已经能够成功在国际电影电视节以及流媒体平台给国际观众见识“中国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视频要让用户越“吃”越好

影视剧是娱乐内容也是文艺内容,不同的题材作品之间自有“分工”,或者观众需要一些故事解压,但好内容不会是“空心”的。上半年的内容,叙事视野开阔了、创作议题触达更深了、创新方向更大胆了、视听审美升级了,市场格局没有重大变化,只有平均质量在攀升,也难怪2024年影视剧观众“吃”得更好了。

从六年前的影视寒冬也好,短视频冲击也罢,难免出现过不少“长视频是不是要不行了”的质疑,也有过不少“长视频平台强势”的言论。但正是有了平台的“托底”,才让创作者有底气大胆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的阿勒泰》总制片人齐康,对精品短剧集探究颇深,《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至今,总能在创新赛道上做出口碑与热度兼得的作品。爱奇艺保有敢于创新的勇气,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上半年年榜Top50中,无论独播剧还是“独播+拼播”的效果,爱奇艺上榜部数均为第一,且在出现8.9分国产剧评分Top1的同时,7分以下的作品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三年长视频平台创作从拼数量到拼“数量+质量”,爱奇艺作为长视频平台引领者,在上半年无疑做出了正确的示范,整体剧集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在小娱看来,长视频行业从来都不是为了与短视频等其他娱乐产品对抗,国产剧的工业化创作流程目标也并非一味盲目参照韩剧或者欧美剧,工业化创作流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减少内容好坏之间的参差、缩小差距,让每一部作品的质量都无限接近平均水平,从而达到整体的提升。上半年剧集市场明显印证了这一点的成功,甚至作品中不乏诸多个性的表达。

在剔除了错误的、低效的创作方法,沿着眼前踏实稳健的步子,长视频行业不仅可以在2024年爆款热剧变多,接下来的每一年都能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