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尖椒

“香港市场其实波动很大,有一段时间演员很难有机会拍电影。我相信很多演员现在赚的片酬比之前的前辈少很多。我现在跟坐在前排的老板说,香港的演员是比较实惠的,要求没有那么多。”

6月17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的“卓尔不凡:香港影坛新生代”论坛上,导演尔冬升直接向内地影视公司负责人喊话,希望他们给香港新生代年轻演员更多出演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港片在内地市场的票房并不稳定。去年,内地最高票房的港片是《金手指》,不到6亿,排在票房榜第31位,很多头部影片都未能收回成本。在谈及香港电影的困境时,“演员青黄不接”是经常提到的原因。但实际上,近年来香港已经涌现出不少新生代演员,只是他们还缺少一个被内地观众看到的机会。

在这场论坛上,尔冬升就与梁雍婷、梁仲恒、杨偲泳、周汉宁、王丹妮、朱鉴然、谢咏欣以及许恩怡等8位香港影坛新生代演员进行对话,希望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也为他们谋求新的合作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行50年,尔冬升眼中的香港电影

从1975年开始,尔冬升入行近50年,见证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了解目前香港电影面临的困境。

这50年里,香港演员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尔冬升回忆,自己刚入行时,工作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中学毕业已经算很好了。”但现在的演员学历提升很明显,“除了学历比较高之外,他们比我们那一代理性,这是最大的差别,我们以前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电影行业最大的变化是科技的进步

以电影发行为例,“以前看电影就在影院,后来有录像带,之后是VCD、DVD,然后在电视上付费,其实它是科技进步,让大家观赏比较方便。我觉得在科技的帮助下,现在全球,包括各地的华语电影,观众量远比以前多,在导演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幸福。经常有一些年轻的观众,我拍戏的时候可能他们还没有出生,但是他们居然跟我说,‘导演,我刚刚看过您拍的《新不了情》’其实我就觉得很安慰。”尔冬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尔冬升都在扶持青年创作者,比如最近获得高口碑的《白日之下》与《年少日记》,尔冬升均担任监制。同时,他也看见香港电影资金短缺的困难

“曾经有人说香港导演怎么都拍写实片、四字电影,比如《白日之下》《灯火阑珊》,我跟那些人说,因为他们拍这些戏的时候,没有很多钱花在制作和特效上。”但他也认为,社会题材比较严肃,这种专注于剧本、专注于故事完整性的电影锻炼了导演和演员,“如果只拍偶像剧的话,像我年轻时候拍古装一样,只要摆帅就好了,对演技方面没有增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影坛新生代:最重要的是被看见的机会

在这次论坛中,尔冬升与8位香港影坛的年轻演员进行了对话。这些演员近年来都在香港影坛崭露头角,也逐渐被内地观众熟识。

比如今年凭《白日之下》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梁雍婷,在电影《梅艳芳》里面扮演梅艳芳的王丹妮,在《毒舌律师》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杨偲泳,《潜行》中有出色表现的朱鉴然,第一次拍摄长片就横扫了好几个新人奖项的谢咏欣,以及童星出道已经主演了多部电影的许恩怡。

作为新生代演员,梁仲恒也能感受到行业资金的减少,演员片酬下降,但他也看到积极的一面:“在这个环境里面确实能够激发人的创意,如何用最有限的资源拍最好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这代电影创作人面对的问题。”

在论坛上,尔冬升就像大家长一样向内地影人推荐自己的“孩子”,也向香港年轻演员提出建议。

“其实有一段时间内地的年轻导演跟香港导演对网络电影是抗拒的,但是我看到网大兴起的时候,内地很多公司就像香港当年的独立制片一样,非常有活力。网大这两个字很多人觉得有贬义,我个人觉得没有。”因此,他也希望香港年轻演员可以尝试到内地拍摄网络电影或短剧,抓住被大家看见的机会。

尔冬升也希望年轻演员警惕“流量”,抓住与身边人沟通、增长日常生活经验的机会。“在坐车、坐飞机的时候,要留意身边人,主动与他们聊天,比如环卫工、送外卖的,因为你将来可能会饰演他们。如果只是每天刷手机,你的阅历永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上影节都是香港电影与内地融合交流的重要窗口。《白日之下》出品方曾告诉小娱,这部电影在2023年上影节首映期间获得了正向的口碑反馈,他们才开始接触一些内地发行方,发现新的合作机会,开始启动引进流程。另外,今年成立20周年的上影节亚新单元也是新导演崭露头角的舞台,去年《年少日记》的导演卓亦谦就因曾入围第25届上影节亚新单元,被更多内地合作方看见。

论坛最后,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均向香港新生代伸出橄榄枝。尔冬升则再次嘱咐年轻演员:“尊重这个行业,你要喜欢演戏这件事,而不只是为了名利。”